News

Guangdong BAIDU Special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新闻中心 —

节水设备行业正加速“链条”转型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节水装备是节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近日发布《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基础节水装备取得突破,节水装备标准更加稳定。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节水装备领军人才和工程行业单项冠军,以及专业化、新型“小巨人”企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备、技术先进的节水体系,节水能力得到提高。提供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节水设备的能力将不断增强。专家表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础,节水装备产业作为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支撑,带来重要发展机遇。要通过创新技术、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共同努力,坚决推动我国节水产业迈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新阶段,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是生命之源、工作之关键、生态之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考虑水资源问题,以水决定城市,以水决定城市以地、以水定人、以水定工,发展节水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提高用水效率节水行动,优化水政策、行业和标准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工业节水取得积极成效。近10年来,我国用水总量以“零增长”支撑了年均5.7%的工业经济增长,同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0%以上。在工业节水政策体系方面,《工业用水效率提升方案》等文件《行动计划》和《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构成了工业节水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节水装备,发布5批534项节水重点工艺、技术和装备;实施重点行业节水领军人物行动,分4批培育197名节水领军人物,推动企业节水对标提升;强化循环利用围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产城融合等共性模式,选取32个企业试点园区和58个典型案例,推动企业内部废水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纳格米特针对供水发展、用水、回收设备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节水设备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组件、材料和工艺建议。通过“点”突破,构建覆盖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的节水产业链“线”协同,实现全流程、多场景的“宽”节水。推动节水装备创新技术和产业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军表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发展综合性、技术先进的节水体系。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全链条节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节水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部分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说。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节水装置已超过2000个,行业排名位居世界前列。膜分离、智能水表、高效制冷等一些细分领域优势明显。然而,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节水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高性能材料、高端泵阀、精密传感器等主要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50%以上,制约了产业链自主可控;智能化设备水平不高,系统集中化。成功的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同质竞争现象普遍;产学研创新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标准化水平不高,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阻碍了节水设备的规模化应用和国际化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实施方案》提出了全链条节水理念,全过程,系统地开展从供水、用水到回收各个环节的设备改造活动。在供水设备方面,《实施方案》加强资源创新,拓展非连通水资源。在常规净水设备方面,我们致力于推进高精度过滤、复合消毒、软化、废液水回收等技术的研发,提高复杂水质运营的灵活性和效率。意外用水设备是一大亮点。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解读,《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再生水、海水、雨水、矿井水等资源利用,明确了双膜技术、高性能膜材料、敏感膜技术的研发方向。在水设备方面,围绕工业清洗、循环冷却两个高耗水环节,《实施方案》提出针对性措施,突出增效,实现节水减碳协同。膜分离及浓水深度处理设备是工业废水资源化的关键。在废水回用设备方面,《实施方案》系统布局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技术的研究方向,以高性能膜材料开发、抗污染技术、智能化运行为特色。钢铁行业作为用水大户,在节水降耗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在首钢迁安钢铁有限公司综合水处理中心,应用自主创新技术使迁安钢铁能够实现循环用水,保障炼钢、炼钢、制氧、饱和蒸汽发电、空压站用水。近年来,首钢迁钢公司加强科技攻关,开发了一系列节水节水技术,产生了巨大的节水效益,实现了工业节水。回用率达到98.9%,污水回收率达到100%,废水处理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每年可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马军表示,《实施方案》聚焦供水、用水、回用流程等关键环节,在技术路径、产业布局、系统集成等方面体现了较强的进步性和前瞻性。它极大地融入了系统性节水理念。适应技术发展和装备发展的过程,实现从单点技术突破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跨越。智力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成为提高节水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许多大公司已经采用数字节水来帮助提高水资源效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桐昆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从“一滴油”到“一块布”的全产业链布局,并探索建立了智能化管材管理体系。桐昆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安装智能用水系统和地表水(河水)监测系统,可以对用水量进行准确计量和实时监控。广告中依托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各部门的用水量和蒸汽消耗量,从而实现智能预测和分配,减少水和蒸汽的消耗,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据了解,目前工业领域智能监控管理平台覆盖率不足30%,数字化智能应用潜力巨大。 《实施方案》专章推动节水装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出与时俱进的理念,推动节水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马军表示,《实施方案》倡导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与节水装备深度融合,认可数字化、数字化、d、智能化作为节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绿色高效循环冷却系统”和“水质水流”模式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高用水量工业场景,提高节水效率和运行用水稳定性,为工业设备节水智能化升级提供示范。据了解,工信部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重点行业节水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制定节水装备重点领域急需标准,推进节水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现有资助渠道支持节水装备研究,推动节水装备建设试点平台;加强节水装备制造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致力于节水应用的人才,实现节水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链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赖启春 黄鑫)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