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进博会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也是世界的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短短六天时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最新、最好的展品,超过40万国内外采购商在黄浦江畔唱响了“全球大合唱”。从展馆里琳琅满目的展品,到幕后忙碌的筹备工作,进博会充满了亟待发现和展示的生动“进博故事”。于是2022年6月,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主办的“我的进博故事”全球征集特别策划活动正式启动;2023年开始,该活动将正式更名为“‘进博故事’主题推介活动”并举办每年都按计划进行。此后,“进博故事”被一一记录,成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决心的鲜明例证;一系列“进博故事”中英文双语图书发布,成为进博会支持开放合作的生动注脚。新老朋友齐聚,诠释中国市场的火爆。三年来,编译出版了200多个“进博故事”,讲述了各国企业和机构伴随进博会成长并进入中国市场的成功案例。他们来自进博会的参与者、经历和见证者。这些故事通过图稿、创意海报、创意视频、宣传片、书籍等形式发布,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逐一读懂“进博故事”,最感人的篇章是全球展商与中国人的“双向奔波”市场。他们有的长年参加展会,把家乡的美好东西带到中国市场;有的常年参加展会,把家乡的美好东西带到中国市场;有的因为邂逅进博会,开启了跨境合作的新篇章;有的借助进博会平台,将前沿技术带到中国,完成了从“展品”到“商品”再到“爆款”的跨越;有的带着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了解信心,逐年加大展会规模,把临时展位变成长期开拓中国市场的“桥梁”;有人在进博会“只见森林,不见独树”,在交流中寻找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让果实更加丰硕。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世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期待。雅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这些故事在国内外的传播量已近26亿。这些温暖的故事跨越千山万水,形成了独特的“进博故事”IP,记录了进博会推动开放合作的“进博力量”,成为进博会吸引力的生动例证。 《进博故事》为何能通过细微的细节凝聚世界的集体记忆,引起世界的共鸣?也许诚实是答案之一。事实上,进博会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万亿级的贸易订单,更在于隐藏在数字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作为进博会最热门的IP文化,“我的进博故事”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就打破了地域和身份的界限,向全球所有进博会参与者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无论是连续八年参展的“全日制学生”,新面孔纷纷走来队伍最前线的“四叶草”里的g,背后为进博会成功保驾护航的工作人员,或者是被好包改变生活的普通市民,这些故事都像棱镜一样,体现了进博会的多维价值。政商学界在虹桥论坛上激荡思想,中小企业主在展位前签下大单,技术专家在对接会上碰撞,专业买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产品。每一个“进博故事”都真实捕捉了一个承载合作共赢愿景的“进博时刻”,每一个字都记录着从“相识”到“相互了解”、从“交易”到“心与心沟通”的转变。 365天的精心准备、8760小时的焦急期待、全年无休的跨时差服务,最终化为一次握手、一份契约,一个创新展馆的诞生。当这些微妙的故事被一一记录,带着墨香、镜头和烟火的字行,让世界看到生动的全球经贸事件。见证中国开启全球故事的决心。开放、合作、创新、共赢是“进博故事”永恒的主题。从这些“进博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到中国积极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也可以看到全球企业分享中国红利的辉煌实践。这一决心不仅仅是口头承诺,而是体现在一系列实际举措中,从不断降低关税壁垒,到为国际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更加便捷的渠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在华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从积极扩大市场准入向全球开放更多领域,到加强知识产权和安全保护保护已取得的创新成果。我们看到,在进博会平台上,跨国企业凭借自身优势,精准满足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双方不仅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在合作中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今年6月举行的“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博会在行动”全球发展倡议主题研讨会上,进博会故事走进了联合国。参展代表们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用真挚的话语讲述了他们从“四叶草”到联合国通过进博会的历程的感人故事。此举本身就是进博会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鲜明注脚。虽然主角不同、剧情不同,但《遇见四叶草》已经成为阿蒙的共同选择g 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时隔八年,全新系列《进城故事》将再次推出。新推出的进博会故事案例不断展现进博会在扩大出口、创造就业、促进脱贫攻坚等方面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理念不断深化。当“阿帕叶四叶草”再次人满为患、游人云集时,新的合作机会将在这里出现,新的全球叙事将在这里出现。那么,这次进博会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