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Guangdong BAIDU Special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新闻中心 —

从单兵作战到联合融合,新能源发展打造升级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11月12日获悉,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融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重点围绕新能源多维度融合发展、新能源与多产业协调发展、新能源多种非电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目标是推动新能源由“个体经营”向一体化、集成化发展转变,旨在增强新能源发展的独立性,增强新能源市场竞争力,打造新能源发展升级版。业内人士指出,《指导意见》是一个引导性文件,应对新时代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为“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新能源发展提供前瞻指引。拓展新能源与产业联动发展新空间,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新生态,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动力。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9月,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7.0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6%。今年前三季度,风电、太阳能发电总量达到1.73万亿千瓦时,占同期全社会用电量的22.3%。 “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比例也越来越高。随着电价越来越高,新能源发展也遇到系统消纳压力加大、保障要素难度加大等挑战。新能源开发、建设、运营亟待转型。”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迫切需要,场景广阔。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士余表示,看来国内外发展形势对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技术机制的不断完善,推动新能源从单一替代逐步转型。电能向电、氢、热、冷等能源综合替代,为绿色能源替代释放更大空间。面对消费侧新能源供给和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一体化发展”成为迫切转型。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统筹融合发展将成为新能源产生的重要途径。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显着提升,市场竞争力显着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指导意见》构建了明确、有针对性的行动框架,为新时代推动新能源与多能源类型、多产业、多用途形态共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卢文斌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发改委表示,通过新能源与其他能源品种“左右”融合、新能源生产消费“前后端”融合、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三个维度,推动新能源发展从孤立分散的发展模式转向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发展范式。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义国指出,《指导意见》是以加快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发展为推动。以及系统侧的集成操作。比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发挥光热、抽水电、新能源储能的支撑和调节作用,探索创建100%新能源基地;探索新型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抽水电、新能源储能等,鼓励公路服务区、公路边坡及车站、铁路场站、机场、港口等交通区域建设新能源及周边能源综合设施。加快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加强分散电源整合协调。 《指导意见》在统筹“左右”的同时,强调“前后”统筹,热衷推动新能源、多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链“绿色制造”,组织新能源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促进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互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赵永强表示,一体化路径提出《指导意见》中拟朝着智能、绿色、融合方向构建“绿色动力+”现代产业生态。能源资源丰富的新区不再简单地发电、送电,而是利用新能源引导初级生产力,建设零碳工厂、园区。同时,以新能源引导石油石化、钢铁、非金属等高耗能产业协同优化升级,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此外,推动新能源基地、计算设施合作规划,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协同布局和集群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新生态。此外,《指导意见》将推动非电多元化把把新能源利用作为新能源综合发展的重要成功方向,支持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利用渠道。 “对于绿色氢氨醇领域,一方面,加强前端技术支撑,努力提高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泛系统产业建设和后端应用场景探索,支持不同地区结合自身条件和重点产业发展进度,支持氢能源产业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不同地区新能源、绿色能源的替代模式和技术路径。工业园区工业用热、城市供热等情况。”刘士余说。在赵永强看来,这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商业业态的变革,这将是有助于加快能源领域新生产力建设,开辟协同推进“绿色扩张和增长”的新轨道。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