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慧教材 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69-02
一、《航空摄影原理》课程建设情况梳理
《航空摄影原理》是生长军官必修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为后续筑牢设备维护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而设置的岗位基础课程,在整个航空侦察教学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已有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条件建设成熟,课程多次获得军队级、院校级教学成果奖,课程团队在各类授课竞赛中屡获佳绩。可以说《航空摄影原理》是一门成熟的精品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军队院校课程建设迫切需要新起点定位、长目标设计,高质量发展。当前,围绕以学员为中心,基于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智慧课堂是《航空摄影原理》课程改革的建设目标,而课程建设教材为先,高质量的课程需要高质量的教材作为支撑基础,因此与之配套运行的智慧教材建设势在必行。
二、《航空摄影原理》教材智慧化建设必要性
智慧教材是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合新时代军事教育理念,在传统教材基础上实现理念和技术双向升级的新型教材,并通过通过整合设计,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它具有表达形式智能化、功能多样化特点,并全面整合多形式、多层次、多用途的教学资源,构建起实现智慧课程的整体支撑环境。
1.智慧教材能充分体现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满足于学员自主学习、随时学习的需求。智慧教材既保留了阅读纸质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可归纳性[1],又有助于增强学员自主探索问题、深入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员提供更为弹性的学习机会,通过智慧教材可实现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高效互动的教学。
2.智能化教材建设是推动航空摄影原理课程建设向精品课程迈进的必然途径。《航空摄影原理》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教材、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等方面必然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和严格要求,因此高水平的教材将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3.智慧教材建设是解决教材现有问题的必然选择。现有纸质教材存在资源不够立体、形态较为单一,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教学及学员自主学习等问题。智慧教材所体现的专思相融、由纸到智的新型理念[2],为弥补纸质教材固有缺陷、破解信息化教学难点等问题提出了思路,是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倒逼传统的教学改革,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材呼之欲出。
三、《航空摄影原理》智慧教材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教材的设计应以课程建设的理念进行规划,课程建设要素就是教材体系设计要素,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资源更新、课程思政,将上述要素融入教材建设理念,实现教材与课程的一体化建设。要突破传统建材建设思路,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从系统、内容、资源、平台四个方面构思智能教材建设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1.重构智慧教材体系,创新教材编排方式。
智慧教材与纸质教材在知识架构上一脉相通,但智慧教材在载体、形态等方面具备优越的技术属性。这种优势可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方式,但这会导致学习内容不够完整,进而影响到知识吸收的系统性和连惯性[3]。因此,智慧教材需要重组优化来同时兼顾知识系统性和需求多样化。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模块化的内容体系架构。课程模块是由若干学习单元组成,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与知识应用情景结合起来,形成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块。每个学习单元又被分解为若干知识点,这些教学知识点全部涵盖了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教学内容。为有效避免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实施环节上的割裂疏离,在模块划分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作实操等教学环节融合为一个整体模块[4]。其次在知识类型上,采取“内嵌式”的情境编排方式,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为切合军队院校为战育人的指导方针,在体现育人功能方面,教学内容要切合舰载转型及机务保障人员的政治素养要求,融入符合航空摄影特色和机务维修特色的思政基因,将思想政治教育如盐化水般地嵌入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学习知识,也增强了学员忠诚使命、建功海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基于崗位能力养成导向,逆向升级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升级以已有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培塑岗位能力养成为导向,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教材资源立体构建。在资源建设升级时,要遵循数字平台的上线要求和技术标准,在对资源依据教学内容分为原理类、结构组成类、设备维护类的基础上,按照素材级→单元级→模块级的“逆向建设”思路建设。
教学资源以不同信息智能化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展示教学内容,采用文字、装备实物图片、交互动画、仿真训练软件、微课、慕课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升级加工处理,并通过精心布局,人性化的交互设计,实现对教学内容再展示、再复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加入,能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方便学员预习、复习以及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5]。教员针对后台数据可以分析学情,针对薄弱环节在课上进行讲解答疑。教材数字资源建设详目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数字资源分级分类建设详目
3.灵活架构链接平台,实现纸质内容与数字资源有效关联。
为提升智慧教材资源使用效益,电子资源与纸质教材应具有无缝衔接的功能,并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实现有效关联。公开出版教材可以依托出版社提供的数字平台,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平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文泉云盘”平台等[3]。如果资源涉密,可以选择内部专用的基于校园网的链接平台。
- 上一篇:浅谈商用车营销实训室规划应用分析
- 下一篇: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