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 翻转课堂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02-02
分层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多层次教学目标的设定,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设定[1]。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国家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减负,要求教育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在教学中过分地拔苗助长,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随着国家的发展,当前社会需求的更多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人才,而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部分欠缺。分层教学正是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而提出的数学教学中的新的途径和思路[2]。
数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但是受到繁重课业的影响,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不会、记不住、不理解等现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认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就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学内容和数学概念,但是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无法理解、学会。所以,面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模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数学是一门思维和逻辑都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上仍有欠缺。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动力。而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低造成学生无法全身心的集中在课堂学习中,从而对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上课不能及时紧跟教师的思维,不主动思考和发言,对于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主动的思考和回答。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弱,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并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负面情绪,认为数学太难学,放弃或者厌烦学习数学。此外,传统的一把抓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能力不同,个体差异性明显。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完全实施课堂一把抓的教学方法,这致使很多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长久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对数学产生抵触的心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一种折磨,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建立[3]。
(二)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手段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摒弃掉死记硬背的教学误区,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概念的全面了解。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初中教育的需求。尽管教师自身能够真切地意识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仍旧带给了学生错误的认知和体验。
首先,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少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透彻的理解,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不够科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教材的改革和创新理念,而是重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过于凭借经验教学,把每年都讲的知识重复讲解,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理念的接收与理解。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做题的数量,而缺少对解题方法的分析和引导,致使很多学生基础薄弱,即使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很好,但考试的时候卻成绩很差。
其次,很多学校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教学,课堂实施一把抓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会教学内容。这致使很多学生课堂体验差,跟不上教学进度,而课下又不知道如何查缺补漏,周而复始造成学生落下的课业越来越多,逐渐跟不上教学,也就成为了教师眼中的差生或者是偏科生。这也就是很多学生明明看着很认真、很用功的学习,但是学习成绩仍旧跟不上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课后对课堂教学的查缺补漏,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模式分层教学的意义
首先,分层教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接受知识的速度、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教学[4]。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教育。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会因为教学内容超出理解能力范围而跟不上教学进度,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也不会因为需要迁就其他学生而感觉到课堂教学过于简单、无聊,从而影响学生提高成绩,也避免学生在课后无所事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兼顾所有的学生,而且还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够得到基础巩固,满足自身发展所需,并且还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帮扶作用。
其次,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盲点和重点,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以视频或者是微课的形式录制,放置在公共教育平台上,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录制不同级别的课程,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查缺补漏[5]。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下的空余时间将课上没有听懂或者是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学习,弥补了学生课上听不懂,课下不知道如何复习和查补的问题。通过课上和线上的双层加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