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英语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067-03
“双减”政策的发布,本意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从源头上遏制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国家为了推动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大有力举措。教育发展所进行的长远规划。自2021年7月24日中央发布意见以来,各大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是一场必需要打响、打赢的教育攻坚战。没有任何一名教师可以置身事外。减负增效,“课”不容缓。
一、正确认识“双减”,推进政策落实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学好英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外国友人交流,融入国际社会。当下,“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提出,再次证明了英语的重要性。英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全球化的视野,提升个人的格局,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深远影响。这与“双减”政策所提倡的核心理念是相适应的。初中英语教育应该积极适应“双减”政策施行之后的教育变化,积极追求英语教学的“减负增效”。謀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高效化,从而有效地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素养的落实与养成。
“双减”新政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三个新要求: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力求以这三个核心政策落实减负增效的目标。除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以外,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这两点的落实都需要校方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管控作业需要校方牵头,站在全局的角度,制定相关措施。根据年级的不同,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做到差异化、个性化作业布置,抛弃过去的题海战术,追求教学的高效与质量。教师也应该担起相关责任,提供多元化的培养方案,提升自身的课后服务水平。用内容翔实、丰富有趣的课后活动推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们在玩乐之中学,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校方应该重视“双减”政策的解读与落实。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或“双减”经验交流会等,帮助教师们读懂政策,推进政策的落实。
二、深入探究现状,解决“顽固”问题
“双减”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类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们应该怀揣信心,用自己的努力去呵护新政的“萌芽”,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仔细教授知识,但学生对于当堂知识的掌握却总是差些火候。这是由于学生在心底里认为英语是一门无用的科目,它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门槛,处于使用汉语的生活环境中,我们的学生很难将英语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双减”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课后补辅环节。这使得教师有了可以利用的课后延伸教学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后实践。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与课后补辅环节形成联动,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教育应该面向时代发展,积极地谋求变革。为此,我们提出了几种有效方法。
1.落实课后延伸
教育是国家的基柱,教育政策的实施,本意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双减”政策提出的课后补辅环节,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辅助。帮助学生进行各类有趣的实践。这一环节的设置,给予学生更多与同学们开展小组活动、互助交流的实践。用各类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不能够片面的将课后补辅时间视作为学生作业减负而设置的自习课。而应该创造性的为学生将书面作业转变为各类学习活动,作为教学课时的延展与补充。课堂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常常会削减学生互动的时间。课后补辅环节的设置,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灵活地创设各类活动。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课后补辅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等世界闻名的英文影片。让学生观看其中的片段。在观赏结束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以及小组讨论后整个小组都想要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哪里的人文古迹、自然风光。学生在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使用课堂上所学的“went to the beach”等词组与句式。在有趣的活动中增进其对于知识的掌握。
2.开展任务化教学
为了增加“双减”背景下英语课堂的活力,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为了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开展任务化教学。以任务为驱动,推动学生的学习。翻开教材,我们会发现,每个单元的开头都有着对话引入。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去设计任务型学习。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化学习等多种方式,完成相应的任务。这引导学生根据此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单元主线进行深入学习,有目的性地进行探究,从而实现课堂增效的效果。教师应该利用好任务化教学的模式,深挖教材内容,设定正确且合理的单元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学习,教师在旁发挥引导的作用,根据班级教学实际进行进度把握,调整活动方向。
在八年级下册Unit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学习中,我们开展了一次任务化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阅读本课中所提到的几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习模仿2a中有关愚公移山这一故事的讲述方法,对人物的精神进行评价。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成本课任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评价。这样新奇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未曾接触过的。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