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专业认证 现代信息技术 高校管理 质量管理
【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大学“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背景下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Z025;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落实OBE理念,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XGH2109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059-02
我国高校的内部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随着我国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攀升,运用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因为内部管理阻力过大,面临较多的问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相融合,能够有效补足高校传统管理模式之中的“短板”,提升整体管理质量与水平,促进内涵式发展,对高校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基础。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互联网在我国已得到普及,各个行业领域都重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已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对高校自身的管理工作的完善以及创新有所脾益。高校的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相连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保障。高校教学管理,通常运用的信息技术有交流平台、通信工具、课程平台等,各高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智能教育如何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高校各专业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其宗旨是将所有高校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培养要先培养“人”,然后再培养“才”。高校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而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对高校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同时在高校内部举办各类活动。高校充分利用各信息化平台,对各平台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扬长避短,完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各高校可在各种课程平台和交流平台上推送各种“正能量”教育素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行为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
(三)促进高校内部师生互动
高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并非只是一个部门的职责,需各部门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共同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也应当明确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努力学习,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强化过程化教学与考核,落实“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升学生学业成果和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标,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为支撑,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使高校内部的管理体系质量不断提升。
(四)有效节省高校内部各类资源
当前,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在高校内部得到广泛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课程教学平台突破了时间、地点等多种限制。高校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上使学生“跳一下”能够完成;教学方法上要让学生“忙起来”、课堂“活起来”;管理评价中设计可衡量的评价体系,使学生随时知晓自己的学习状况,最终让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信息技术不仅节省了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信息在发出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反馈,节省了高校内部的资源,提高管理质量。
二、高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现代信息技术相关整合體系的构建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于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体系,所有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其中包括对信息技术自身的整合。高校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更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系统,同时关注学生使用系统的情况,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系统更新,全天候为高校教育教学保驾护航。时刻将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创新导向在信息化技术下完全体现。
(二)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理念系统的构建
高校所建设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应有相应的理念作为基础。理念是整个教育质量系统的核心,而且理念对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有着指导作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质量管理系统依据其理念而建设,并对工程教育的三大理念进行分类建设。建设该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为高校内部的学生,促进高校内部的教学理念与高校的质量管理工作相结合。高校应当立足于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明确自身的办学优势所在,从而制定出自身独有的教学理念对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三)现代信息技术相关标准系统的构建
高校在确定自身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之后,应将质量管理工作与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当前的管理水平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标准要让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恪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本职工作。同时相关标准系统必须具备显著的针对性以及可执行性,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密结合。
(四)现代信息技术相关控制系统的构建
高校内部的教育以及各项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需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分工合作。高校领导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决策者,也是质量管理的实施者,各高校需把专业认证作为构建新型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夯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管理基础。强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业认证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工程教育改革持续发展。
-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 下一篇:减负增效,“课”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