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05 | 阅读:
  【摘要】中国人民的抗疫防疫实践及其形成的抗疫精神本身其实就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活教材,将其有效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爱国情怀  科学思维  守法意识  责任担当
  【课题项目】本文为2021年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课题“抗疫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1XXSZGZYBKT32)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04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防疫实践及其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活教材,将其有效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育人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2],达到意想不到的育人作用。
  一、培养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践行“两个至上”的理念,以豁得出去的勇气和决心,迅速调集一切可以调动的医疗资源驰援湖北,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每个人的生命得到最大护佑和尊重。各行各业人员或英勇请战,或自愿坚守岗位,或慷慨解囊,或向险而行,或默默祈祷,为抗击疫情尽心尽力……各地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后,国务院联防联控办迅速派出督导组、技术指导组,统一指导,协同配合。各省(市、区)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全力支援,派遣医疗队、流调队,捐赠抗疫物资、生活用品,各行各业志愿者奔赴一线,用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打赢了一个又一个局部疫情防控歼灭战,最大程度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了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而西方国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意蔓延扩散的态势,毫无应对之力,鼓吹群体免疫,个别政客不顾公民生命安危,大搞政治诋毁,将病毒污名化,甩锅中国,推卸责任,导致高感染率、高死亡率。我国疫情可防可控与西方国家疫情失管失控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领导力、社会组织力和群众号召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政治优势。
  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是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学生的基本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要因时而进、顺势而为,抓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属性,充分利用抗疫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成功做法,涌现出的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等,感受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让广大中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宗旨立场、执政理念和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团结伟力,厚植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从小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培养学生是非辨别、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等能力,坚定学生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
  例如,在本人执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首先,教学目标设计,结合疫情防控的具体事例,从“最美逆行者”的行为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力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力量,从而在情感上、思想上、行动上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牢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教学过程设计,组织“三个探究活动”达成目标,活动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教师列举我们熟知的或身边的“最美逆行者”,并设置探究问题: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在武汉封城、只进不出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不顾生死、远赴武汉?这种力量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有何作用?活动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让学生观看视频——抗疫原创歌曲《中国必胜》,让学生说一说中华民族精神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活动三:爱国主义的特点。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他有什么特点?有人说:只有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算得上爱国。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怎样才算爱国呢?整节课以中国人民抗疫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之情,树牢理想信念。
  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态度终将是战胜疫情的最有效武器”[3]。在我国抗击疫情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无不体现科技的“硬核”,如研制出快速核酸检测试剂,筛选出“三药三方”,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等,为疑似病例筛查和患者救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健康出行码”等系统,实施精准管控。落实分区分级管理,实行中高低风险区,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有效。这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所秉持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所坚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新时代中学生必备的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运用这些科技实例、成功范例以及取得成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对战胜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秉持科学态度、树牢科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激励学生从小树立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坚定科技报国的雄心壮志。
  例如:在12~17岁在校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学生和家长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不愿意接种疫苗。学校组织举行了《秉持科学态度,共建全民免疫屏障》主题班会,首先,邀请疾控中心专家讲解和说明当前我国研制的灭活、腺病毒载体、核酸等疫苗们的临床试验、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用科学数据向学生说明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让已接种疫苗的学生或家长述说接种前后的感受,说明接种疫苗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谈谈对接种疫苗的想法,释疑解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態度,相信科学,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