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30 | 阅读:
  【摘要】大学生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成长性、层次性、需求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必要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和优化教育策略,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性应用发展性教育策略、差异性教育策略、需求性教育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策略
  【基金项目】江西省2020年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畲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编号:20YB1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030-03
  一、大学生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各高校的大力宣传教育下,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践行水平明显提高,“四个自信”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大学生目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
  首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水平较高,呈乐观积极态势。已有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知晓层面开展的调查结果比较乐观,大多数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并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划分和所指的具体内容了解程度较高。其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理解度、具体内容的践行度还有提升的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理解、掌握并付诸实践。有调查显示,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实践层面上,一部分大学生的表现并不乐观。一些大学生不能深刻辨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与西方国家宣扬的“民主”;不能对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做出正确区分;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具体的生活行动中去。再次,多种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效果。一是意识形态因素。境外反动势力企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分化、西化我国青年,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高校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复杂、斗争尖锐。二是经济、社会因素。一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的力量不是很强,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使得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方法选择和渠道选择都受到制约。三是家庭环境因素。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对人的价值观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分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形成了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四是宗教因素。由于宗教有神论思想的影响,部分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信奉宗教教义和宗教推崇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可能产生疏离、难以接受的现象。五是宣传教育的方式因素。当前高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比较统一和传统,经常采取“一刀切”的教育策略,对一部分大学生的特殊性研究不够、应对不足。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第一,认同和践行水平具有成长性。
  人的价值观发展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人们也总是能通过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促进价值观的形成。个人价值观的成长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成熟、价值观的完善。从人整体的一生来看,初始形成阶段对应于人的儿童时期,成熟期对应于人的青少年时期,发展完善阶段对应于青少年之后时期。从人的某个人生阶段来看,人的价值观认同水平也同样具有成长性。有研究表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学生在价值观认同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呈现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成长性集中表现在政治觉悟上的进步,从一般群众到共青团员,再到中共党员,其价值观认同水平明显表现为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第二,教育对象具有层次性。
  首先,大学生群体存在层次性。从大学生学历看,大学生分为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从大学生就读高校看,可分为普通高校学生、211重点高校学生、985高校学生;从就读年级看,可分为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学生;从思想政治觉悟看,可分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一般学生。其次,大学生个体价值观践行水平存在层次性。大学生价值观践行水平,可分为知、信、行三个层次。“知”指的是思想认同,“信”指的是情感认同,“行”指的是实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经历了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行动认同三个阶段。”[1]第三,学习、践行具有自觉性。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大学生必须将个人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加顺利。而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关键手段和重要过程,这使得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去了解、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自觉性源自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强大的动力和指向性。这种自觉性程度和他们的需求程度密切相关。挖掘和激励他们的内在需求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同时,由于个体差别,大学生的这种内在需求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使得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层面的内容、不同方面的内容的关注度不同。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发展性教育策略
  发展性教育策略是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抓住教育对象价值观成长的关键期,针对教育对象价值观发展的不同水平和阶段采用针对性措施,发挥价值观发展水平较高的教育对象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育对象价值观发展水平的提升。
  大学期间是青年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大学生价值观可塑性比较強,且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其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体现为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从普通群众到中共党员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把握好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根据其成长性特点,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与组织育人的优势,有效利用党员发展各培养环节的教育功能,使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