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45 | 阅读:
  【摘要】通过多年参加农村社区教育流动课堂教学、调查走访村民,对课堂实效性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村流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应策略建议,如“合理选择+精心培育”优化课堂师资、“紧贴时代+村民需求”充實课堂内容、“示范操作+典型引导”创新课堂形式、“调查测评+反馈总结”提高课堂质量,为新时期优化流动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  流动课堂  实效性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C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020-02
  农村社区教育流动课堂是教育村民学习时事政治、文明素养、科学技术、致富本领等内容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与实效性,直接反映党和国家对村民的关爱和服务力度,也反映村民对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接受和支持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影响村民致富速率。因此,分析影响农村社区教育流动课堂实效性的因素及解决对策迫在眉睫。
  一、影响因素
  1.思想认识欠缺
  农村具有面积大、人口多、居住分散、村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当地政府重点关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及村容村貌的硬件改善,而对流动课堂不够重视。在组织上,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使基层干部及村民认为流动课堂是上级安排的政治任务,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在资金上,没有专项指标,不利于教学及实效性的发挥。在管理上,缺少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组织协调管理。课前对村民需求缺少必要的调研,开设的课程不适合村民的“口味”;课上缺少互动性、引导性和操作性,再加上没有考核和监督,导致村民自愿参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课后对于村民掌握程度、应用效果缺乏调查反馈,导致村民对流动课堂没有信任度,更谈不上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大多数来自普通中小学,有的教师对社区教育一无所知,根本不清楚村民的学习特点;有的教师对授课内容只能讲点基本知识,传达文件信息等。一所农村社区教育中心专职人数至多10人,一般几个人,导致流动课堂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难组建一支能满足村民各类需求的专业流动师资队伍。因此,通过各种渠道,有的招募本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尤其是“土专家”“特长村民”;有的聘请城里专家,与村民难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因人因地制宜细化课堂内容,上完课后立刻离开,村民无法进一步现场咨询,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流动课堂的质量与实效。
  3.课程不接地气
  虽然流动课堂给村民学习带来了交通方便,但给教师们增加了工作量。如果采用远程网络教学、智能多媒体平台转播等形式,这对于农村留守人群不太适合,由于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更不会使用智能技术。因此,教师们没有更多时间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主要涉及宣传党的政策、季节性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等。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这些课程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宣讲理论知识多,没有较好地结合民生生活进行阐述,列举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案例及提供的现场实际操作都很少,村民听后一知半解,甚至有的不受欢迎。
  4.激励手段单一
  第一,对教师的激励主要表现在绩效工资考核上。平时对教师的授课次数、内容创新、质量评价等没有详细记载,很难衡量教学水平、讲授技巧、村民口碑以及实际效益等,因此奖惩差距不明显。第二,对村民的激励主要表现在物品集中发放上。授课教师没有重视村民的学习收获、知识吸收消化与应用,更没有评选出优秀学习村民及学后创业就业致富典型者等,因此文化水平不高、参与不积极的部分村民对流动课堂的教学内容置之度外。第三,对政府的激励主要表现在全年受培训村民数量考核上。流动课堂没有纳入基层党建考核项目,考评办法和奖惩机制不完整、不严谨,上级政府难以对流动课堂进行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尤其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判定。
  二、解决对策
  1.“合理选择+精心培育”优化课堂师资
  (1)合理选择。流动课堂内容涉及到人文素养,可遴选本镇道德典范和乡贤人士宣讲,他们虽然缺乏教学经验,授课过程不尽完整,但在村民心中德高望重,采取讨论交流、现身说法等教学手段促进村民素质提升。涉及到创业就业,可遴选参加培训后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创业培训资质讲师授课,他们既有丰富的创业理论又有亲身经历,能为村民科学设计可行性的创业实施计划书。涉及到农业实用技术,可遴选农业合作社和农场主负责人上课,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切合基层实际,把田间一整套培管技术传授给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流动课堂的教师不局限于社区教育专职老师,只要有某一专长、乐于交流奉献的村民都是老师。
  (2)精心培育。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可精选创业领头人、技术明白人、致富带头人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回来后讲解新技术、传播新信息、交流新业态等。这些人虽然不是流动课堂教学的正规教师,但他们了解当地实际状况,思维敏捷,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分享创业的酸、甜、苦、辣,尤其是科技致富本领。这不仅接地气,而且受村民敬佩。把这些接受过培养的优秀人才聘请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在条件允许下发放考核奖励。社区教育中心也可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尽职尽责的专职教师外出,参加新时代“三农”系统知识培训学习,逐步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教师队伍。
  2.“紧贴时代+村民需求”充实课堂内容
  (1)紧贴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可以说,道德文明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因此,流动课堂要雷厉风行增加公民素养、法治社会、社区治理、科学技术、创业再就业、职业技能等课程内容,使课堂呈现更多的教育元素,深度融入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为提升农村文明和谐水平与社会治理能力服务。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