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470 | 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软件工程胜任力模型,指出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胜任力导向培养的现实意义。以胜任力模型为指导,建立健全面向产出的胜任力培养过程、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体系。以全方位全时空协同育人的理念,实行校企合作,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并胜任未来工作。通过一个工程实训实例描述了将胜任力整合到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并反思了胜任力的变革对专业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软件工程    胜任力    CC2020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195-02
  软件工程(SE)是一门工程学科,专注于开发和使用严格方法设计和构造能够可靠执行指定任务的软件工件。随着软件复杂性、重要性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软件从业人员及其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全面地了解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实施的后果,创造可能会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软件制品,需要从业人员对自己目的有清晰的了解,并对自己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负责,以锻炼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上SE培养方案是以知识为中心,使用知识领域(KA)、知识单元(KU)和学习成果(LO)来描述学科。这种结构称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学习成果”(KA- KU-LO)模型,解決“是什么“问题,这种范式可能不足以应对未来教育中的所有挑战,如毕业生可能掌握了知识,但就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育教学中需要将知识与其他属性结合起来。《计算机课程2020》(CC2020)中提出以胜任力为中心,解决”如何做响题,即在软件/ 系统开发或支持中,合理运用技术有效地实现实际目标。
  一、软件工程胜任力模型
  IEEE在软件工程胜任力模型(SWECOM)V3.0中描述了参与软件密集型系统的开发和修改的软件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胜任力模型指定了技能领域、技能领域内的技能以及每种技能的工作活动,按照熟练度分为五个级别。SWECOW建议工程胜任力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结合。胜任力指的是具有在给定的能力水平上进行工作活动(即技能)的知识和能力。胜任力模型包括认知属性、行为态度和技术技能。一些认知技能包括推理。
  CC2020中认为胜任力模型包括四个办法:任务、知识、技能和性格。胜任力总是体现在任务的上下文中,是由性格介入的有目的和熟练的知识应用。性格控制着个人是否以及如何倾向于使用他/她的技能,可以指导应用知识的价值观和动机,同时指定表示专业绩效标准的知识质量。性格将知识和技能的“更好”或“正确”应用并与环境联系起来。性格与细化能力相结合可能会坚持质量的客观方面(如正确性或准确性)。例如严守准则、协议或可量化参数。与更复杂的能力相关的特征(例如,具有直接人机界面的系统、为方便或直观简单而设计的人工制品)可能会遵循更主观的方法。因此更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解释(例如,方便性、可靠性、透明性、直观性、用户友好性)。
  胜任力模型提出了在软件开发、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相关诉求。涵盖如下的内容及要求数量:软件需求(5)、软件设计(6)、软件构造(3)、软件测试(4)、软件维护(6)、软件流程与生命周期(3)、软件系统工程(4)、软件质量(5)、软件防范(7)、软件安全(4)、软件配置管理(无)、软件度量(1)、人机交互(无)、项目管理(4)、行为属性(4),共56个胜任力要求。
  二、培养途径
  传统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工程教育划分为通用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强调自身知识领域,较少和其他课程协作互动,也缺乏以输出为中心的能力、性格培养措施。以胜任力为中心的教学新范式,要求从根本上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重塑,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教学思想。
  (一)课程改革
  按照胜任力模型进行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应广泛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通过访谈、调查和对现有需求评估进行实施。胜任力识别要考虑全部四个部分,而不仅是知识与技能,如能够允许工具对系统进行分析和建模,能够理解工作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能够和其他人进行有效合作,能够撰写报告、陈述意见。胜任力识别结果往往采用知识—技能对形式并给出应对策略。
  根据胜任力规定的结果预期,确定构成课程构成特征。得出与每项胜任力相关的初始学习成果集;然后,将学习成果组织成学习经验。每个学习体验中的学习成果集决定了学生应该参与的主题以及参与所期望的教学形式。持续评估所实施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达到预期水平的预期胜任力的程度。
  应该意识到每个学习经历都会导致一系列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共同需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所需的胜任力。每个课程都要指定主题、教学方法和预期学习成果,同时要通过课程群方式,拟定一个共同主题,减少重复内容。
  (二)项目驱动的实践课程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产出是评估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实践课程如实训、实习、设计,往往是理论课的附属物,或者是锻炼某个技能比如编程为目标。以胜任力为中心重视实践课程,是综合培养胜任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以项目驱动方式是实践课程的最佳形式,它提供了将来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团队、任务的仿真环境。项目驱动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相对复杂完整的任务,并按照完软件工程规范进行市场调查、领域建模、系统的质量和非质量属性、环境和资源约束、系统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任务划分、设计评审、测试、部署等,这些过程是胜任力模型中目标要素。指导教师不是对最终的编码与报告进行评分,而是对各个过程进行监督与综合评价,并与预期的胜任力目标对照,总结经验,迭代提升。
  (三)校企合作
  行业专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支持,如为教职员工提供工具和见解,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质量;在实践课程中担任导师;给班级做特别演讲,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以及公司发展过程;担任兼职讲师的职位,以加强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现场访问;校企合作研发生产、科研课题。
  三、案例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暑期为三年级本科生举行了为期2周的项目开发课程实训,以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胜任力为目标。实训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企业导师和专任教师双导师制。模拟真实工作场景,采用Gitee代码仓库作为协作平台,学生自主组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课题。要求学生明确设计任务、设计目标及工作计划、各自承担的职责。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流程,每天评审并形成评审记录。通过现场答辩和作品演示并结合评审记录、设计文档综合评定成绩。企业导师确保实训是完全符合真实场景,并和教师一起对各个学生的工作进行评判。
  通过下表演示了实训培养的胜任力目标及要求。
  四、总结和反思
  本文探讨了CC2020软件工程胜任力模型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面向胜任力的新培养范式要求高校及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以胜任未来工作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设定课程胜任力目标,加强课程协作及校企合作,重视实践课程,以“三全育人”思想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生,这是“卓越工程师”及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旨。
  参考文献:
  [1]张锦,刘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软件导刊,2020((1):11-14
  [2]兰刚,甘涛,管庆,傅翀.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设计课程过程管理的改革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96-198
  [3]严权峰,胡文静,刘利强,范波,陆有丽.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探索与实践[J].电子技术设计与应用,2017(3):47-49
  [4]张静.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80-181
  [5]张锦,刘宏.以项目为核心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8):76-80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