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745 | 阅读:

  【摘要】著名的美国教育家雷夫说过,教育是没有捷径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幸福的老师呢?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这很关键,雷夫老师在书中写道“在56号教室中,我尽可以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有不当行为的同学参加课堂活动”。雷夫老师这样的理念也一样适合我们高中课堂,就拿我教的化学来说吧,内容多,课时紧,我们化学老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活动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135-02
  一、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化学课堂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课堂活动目标不清晰。化学课堂活动的设计,应当与教学目标之间联系清晰而紧密。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课堂活动真的是无病呻吟,为了活动而活动。(2)课堂活动思辨不充足。在我们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除了动手实验、交流讨论之外,隐含在活动中思维活动更为重要。思维活动是对外部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再升华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活动的核心所在。(3)课堂活动调控不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又要把握好自己适时点拨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控课堂,而事实上在课堂中,我们教师不一定能收放自如。(4)课堂活动内容不生动,活动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
  那么怎样创造优质的化学课堂活动?我想如果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纲本,那这样的课堂活动无疑是更加有效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二、设计高中化学课堂活动的策略
  (一)陷阱性课堂活动的设计
  我们所设计的大部分课堂活动,是希望加深学生对某问题的理解,比如在有机化学中探究苯酚与澳水反应的性质时,教师给出实验原理,产物2,4,6-三澳苯酚是白色沉淀,此反应方程式如下:
  但教师不要把正确的实验要点告诉学生,先放任学生自己去做这个实验,给他们的试剂有浓、稀苯酚和浓滨水,很多同学在做的时候看不到白色沉淀,这时候教师再请看不到白色沉淀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实验步骤,主要是这样两种:①向浓苯酚中滴加了几滴溴水;②向稀苯酚中只滴加一滴溴水,分析出不能产生沉淀的共同点是上述方案中都是苯酚量多,可推断出2,4,6-三溴苯酚会溶于过量的苯酚,为了清楚地观察到白色沉淀应该向稀苯酚中滴加几滴浓滨水即可。这个小陷阱的设计,为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深地记得2,,4,6-三溴苯酚在水中是白色沉淀,在苯酚、苯等有机溶剂中可溶解,能观察到2,4,6-三澳苯酚白色沉淀的正确实验步骤为向稀苯酚中滴加浓滨水。此课堂活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能力与探究意识。
  (二)推理性课堂活动的设计
  让学生学会基于证据的推理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尝试让学生去推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比如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知识,多年的一线教学发现,不少学生会不记得或记不清原电池正负极、电解池阴阳极的得失电子情况,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以原电池新授课为例,首先教师得做简单的锌铜原电池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更佳),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对比锌单独放入稀硫酸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自己推断原电池原理,当然教师要先给出一点框架提示(图1):
  并要求学生在①②处用箭头标出电解质溶液(即内电路)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在③处(即外电路)标出电子的移动方向。学生通过碳棒上产生H2,而不是铁棒上产生H2,说明H+移向了碳棒并得到电子,这一现象不仅可以推出电子是由负极铁经过外电路流向了正极,也可以推出溶液中离子是阳离子移向正极,教师也可以用电荷异性相吸说明阳离子为何移向正极。而后学生便能自己总结出下面的原电池原理框图(图2):
  因为学生经历了推断的过程,他们以后就不会有记不清电极得失电子的情况了,即使忘了,他们可以根据现象自己再推断一下即可,这样的课堂活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三)前瞻性课堂活动的预设
  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现状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可能会挑选一些容易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不具有突破重难点的效用,若要课堂活动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需要教师设计时应站在一定的高度,具有前瞻性,要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我们有时上完一节课,往往感觉效果不佳,主要是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不到位。例如,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近些年江苏高考的必考题型,在讲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时:
  例题:化合物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满足下列条件:
  ①X在核磁共振氢普中有4个峰;
  ②X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1molX最多能与4molNaOH發生反应。
  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教师预设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可能需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所给条件写出必须含有的结构,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那么一定含有酚羟基。(2)1molX最多能与4 molNaOH发生反应这个信息可以提示我们先从所给物质入手,在此基础上变换官能团,所给物质含有一个酯基和一个酚羟基,最多与2molNaOH反应,可
  我们教师不仅要预设学生可能的思维过程,也要预设学生在哪一步会卡住?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如怎样使得1molX最多能与4molNaOH发生反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一定想得到,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能力以及官能团的特征性质知识,那在解决这种问题之前,教师需设计一个课堂活动便是回顾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中相关官能团的性质,重点强调一些特殊情况的,如1mol酚酯结构最多消耗2molNaOH,另外学生对有机物尤其是含一个苯环(甚至2个)时H的种类的判断也存在困难,可在做题前设计一个复习苯环上H原子种类的课堂活动。有了教师站在学生角度进行高度预设的课堂活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就比较顺畅,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开放性课堂活动的设计
  利用课堂活动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训练和强化,是提高学生科学精神非常有效的手段。从活动的选题到设计,再到实施,处处都应给学生留下思辨的空间。如在讲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有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Fe2+的检验,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基本,学生会有多种方案,我们提供试剂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案:①取少量待检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先滴加2滴KSCN溶液,无变化,再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2+。②取少量待检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先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2+。然后让学生一起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大部分同学赞同第一种,理由是第二种方案不能排除原溶液中本来存在的Fe3+,这时又有同学提出用第一种方案时,红色溶液很快又消失了,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褪色的原因,得出有可能是KSCN被氯水氧化了,学生思维上与实验事实产生了冲突,这时候教师再来引导学生怎么样改进检验方法使之更合理。学生最后总结用方案②,但必须要做个对比实验,即取少量待检液加入2滴KSCN溶液,若无血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无Fe3+。通过这个课堂活动的设计,留给学生的是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要扩散,对比实验的应用有时可以让复杂问题豁然开朗,此问题的解决打破了我们长期做题的一个惯性方法,但教师得赞同学生,告诉学生需要这样的科学精神,才能够探寻到真理。
  当我们的课堂有了丰富的课堂活动后,学生自然就喜欢这样的课堂,当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时,他自己便觉得是一种惩罚,那他以后会千方百计地好好参与课堂活动,我们教师的课堂效率就大大地提高了,自然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会不断激发出来,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建忠.多种探究活动下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8(60):166.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