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497 | 阅读:

  【摘要】在新課改热潮推动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主干目标。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在番禺区“研学后教”升级版理念指导下,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扎实推进教学目标落地,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研学后教”升级版    小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053-02
  新一轮课改引起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热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换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达成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其核心素养主要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内容。因此,基于番禺区“研学后教”升级版理念,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精心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必要途径。笔者以广州市信息技术第三册《清洁机器人——角色的侦测与面向》一课为例,阐述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
  一、升级问题情境,激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过程要素,贯穿在整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意识包含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和共享信息等内容,它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察觉信息、分析信息并利用信息加工、共享等方式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广州市信息技术第三册《清洁机器人——角色的侦测与面向》一课中,我将问题情境进行升级,尝试唤醒学生的信息意识。
  情境导入,初唤信息意识。在导入环节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微课形式,通过播放学生自主拍摄的家庭扫地机器人清洁的视频,引出生活中常见的清洁机器人,使得学生真实代入自身的生活经验,达到调动其学习兴趣的目的,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初步察觉。
  问题导向,激活信息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视频导入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分析与评价。导入视频的最后,学生提出问题:“机器人是如何实现清扫效果?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编程软件制作出来?”教师提出:“如何编写机器人碰到易拉罐就自动把它捡起来这样的程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唤醒学生信息意识,调动创作情绪。接着,问题情境继续升级,教师提出从“安全意识”角度出发,观察目前清洁机器人的清扫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渗透信息意识。由此,围绕问题开展的自主思考、师生对话中,去实现学生的信息表达、信息交换、信息共享,最终激活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升级程序焦点,深化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难点。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中,主要利用可视化的编程软件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研学问题,聚焦程序流程图。经过多次尝试与修改教学设计,在研学创作时,先让学生分析问题、分解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设计程序,实现最终效果的过程,再转化为流程图,将程序设计流程图呈现在课件及板书中,同时邀请学生补充程序执行流程图,梳理程序设计的过程,明晰设计思路,引导程序指令的使用,有利于聚焦创作目标。
  剖析归纳,深化计算思维。学生完成研学创作后,进行学生作品案例的展示与点评。以板书的程序执行流程图为知识评价导向,再次剖析如何用指令和脚本实现该程序,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达到深化计算思维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的信息活动中,完整体验了从具体问题到抽象特征、建构程序模型、设计脚本、执行指令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形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总结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三、升级研学应用,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必需内容,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研学应用上的升级,即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让学生获得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力,掌握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创新创造的学习方式。
  利用章节设置,融入研学路线图。在UMU互动学习平台上,,根据不同层级的研学任务,设置逐级的学习章节,形成电子形式的研学路线。既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性,也营造熟悉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数字化学习氛围。
  依托大数据,监控研学目标。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三个层面。教学前,用电子问卷进行“前测”,实施学情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学前学习等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提供确立依据,同时作为学习目标达成的评价导向。教学中,通过平台记录的任务完成数据,如平台中的各环节任务即可获得电子证书,以此监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进度。教学后,用电子问卷进行研学“后测”,实施形成性评价,学生和教师及时、迅速地获取测试结果。依据大数据检测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调节、完善教与学的活动。依托各项大数据,让整体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目标有迹可循,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向。
  借助微课资源,搭建研学脚手架。以平台为载体,上传多个微课学习资源,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利用学习素材等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其中操作步骤演示微课为学生自主研学搭建脚手架,培养学生合理选用数字化资源、管理学习资源的能力;拓展范例微课为学生个性创作拓展思维,结合小组讨论形式交流创作想法,力图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提升的同时,推动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的发展。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