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24 | 阅读:

  【摘要】语感是学生主体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生成能力,具备良好的语感能够促使人们感悟到语言的美妙之处,洞察到语言的精髓之处,领悟语言的趣味之处,更能够促使人们进入到丰富且美妙的艺术世界,受到各种文化、审美的影响。对于现代教师来讲,如果要促使学生的语感从最开始的低层次感性直觉朝向全面且具体的方向发展迈进,应该从语言积累、训练等多方面着手培养,这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会简要论述分析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培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156-02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促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备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提升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视。学生理解并驾驭语言的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因而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感的形成便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问题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此种感悟要求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当中积累,深深地根植在人的内心当中,是对语言对象的知觉技能,是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联想能力等的融合,可以借助于学习的方式转变为自动化意识,让人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略的,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增强感知能力
  经常有学生在学习各种新词语的时候仅仅考量到表层意思,而并不能深刻地感悟其深层次含义与作用,,更不要说完成对相关词语的联想了,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语文思想和核心素养的成长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比如“财富”这一词语如果出现在现代文当中,那么学生很容易地就会将其和“金钱”联系起来,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的学生才能够联想到“财富”这一词语的广泛性,进而明确与其相互关联的健康、智慧、亲情等,又比如,在“梧桐”这一词语中,如果仅仅是从表层意思进行解读的话,那么也只不过知道其是树木的种类,而对于语感相对较强的人来讲,梧桐作为意象可以帮助自己更为深刻地领悟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由此可以明确,如果学生的语感水平提升,那么其思维认知能力也将会显著发展。
  (二)促进逻辑思维模式和形象思维模式的融合
  学生在接触到语言知识的时候,将会在其脑海当中呈现出相应的画面,当拥有这个基础以后,学生便可以对语言知识进行提炼、概括和抽象化处理,进而促使学生产生抽象化认识。而语感则能够有效地促進逻辑思维模式和形象思维模式的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成长和发展。教师需要应用语文课文传递知识,同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作者经常会将思想情感、价值取向融合在具体且生动的语言描绘当中,让形象充满语言。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才会形成语感,此后才能够展现出形象的感染作用。
  (三)满足学生口语交际需求
  在部分特定场合当中,人们经常会选择“实话实说”,根本原因在于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无法脱离语言的支撑,通过将思想和语言的融合,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念,但是部分人在说话的时候并不喜欢直来直去,而是喜欢拐弯抹角,想要委婉地表达其他层次的意思。如果是语感优秀的人,很容易地便能够明确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沟通工作将会在此种情况下更为流畅,这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语感和现实生活是处于密切衔接的状态下的,优秀的语感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实际交流需要,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这对于学生的深度成长来讲,意义非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
  (一)在语言训练中促进学生的语感形成
  1.美妙阅读,促使学生感悟语感
  其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将作者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需要读得抑扬顿挫且充满感情,在激荡高昂的时候需要做到激荡高昂,在委婉的时候则需要做到委婉,和作者共同喜悲,实现心灵的互相交融。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部编版《小小的船》的文章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学生阅读的可能会较为平淡,此时教师可以微笑着告诉学生:“我怎么觉得同学们口中的月亮并不够弯也不够小呢?”此时学生便能够更好地领悟,在后续阅读的时候,部分学生选择歪头阅读,而部分学生则选择将文章当中的“小小的”和“弯弯的”这两个词拉长声音阅读,每次都能够阅读出别样的韵律感,学生对于作品的情感体验也会更为独特具体。
  2.精细阅读,促使学生深刻领会
  朱熹曾经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读者沉浸在作品当中,对关键词进行品味分析,对于其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且具体的推敲,从中领会并感悟作者的遣词造句的优越性,挖掘出作品背后的情感以及深刻含义,精读可以说是学生的语感从传统的感性到理性的转化。
  (二)在导读感悟中促进学生的语感形成
  对于部分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的文章,学生通常会受到自身的年龄特征的影响,感受比较新奇,有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欲望,但是如果直接为学生讲解,则会导致学生因为无法听懂而兴趣缺失,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形象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来进行实物形象、言语形象以及动作形象的展示,深层次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左右脑相互协同运作,处理并且存储相应的信息,通过直观的具象化思维的帮助,帮助学生感悟领略文章的内容,在输出信息的同时,必须要借助于对语感的应用实现情感表达,同时利用语感来对其做修正处理。在内化的同时,迁移相应的语感,从而助力学生直觉思维的成长。
  (三)在语言积累中促进学生的语感形成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