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489 | 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教育)自古以来便具备了解政治、促进和谐、修身养德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马克思主义视觉下运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具备充足的理论基础。我国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存在面临重技轻论、保障不全等自身困境,同时又面临市场经济冲击、外来音乐渗透等外部环境挑战。因而亟需探索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改革目标,实现民族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的有机统一,为中国民族音乐课程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找寻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中国民族音乐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048-04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有效实践,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行动式回答。当今,党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人才和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迫切需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中国民族音乐天然具备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思想教育作用,其以艺术感染力不断充实、丰富乃至改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高校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不但是专业技能知识的薪火相传,更应成为价值引领的实效载体。
  1.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演进的历史溯源
  1.1古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便已萌芽。《尚书·舜典》中言及:“夔,命汝典乐,教胃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见远古先民对音乐教育在人格塑造和思想洗涤方面作用的认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学说的繁荣,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进一步被明确和重视,形成了以下方面的功能:
  以乐知政,,以乐治国。周代制订了礼乐合一的礼乐制度,深入挖掘了音乐的政治教化功能,使音乐成为古代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文化工具。《吕氏春秋·适音》曰“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俗而知其政矣”,意指音乐与政治相通,通过音乐即可了解政治。荀子强调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其在《乐论》中说,“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装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流僈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荀子从正反两面分别指出中正平和、严肃庄重的音乐与萎靡放纵的音乐对人民的巨大影响作用,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稳定,敌国相侵。
  引导风气,促进和谐。古代认为一地之风气反映在一地之音乐上,而一地之音乐又反过来能影响一地之风气。孔子排斥郑声,认为“郑声淫”是为例证。另外,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孔子把音乐视为引导健康风气的首要利器。荀子认为,音乐具备促进和谐作用,“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即君臣、父子、兄弟、长少同听音乐,皆和敬、和亲、和顺。
  陶冶性情,修身养德。乐为君子六艺之一,其之所以被如此推崇,不仅在于音乐知识本身,更在于音乐的思想道德教养作用。孔子认为人的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汉书·礼乐志》指出音乐“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性情、节万事,治内修外”;《晋书·乐志》认为音乐教育使人“温良而宽大”“方廉而好义”“倾隐而仁爱”“乐养而好使”“恭俭而好礼”。
  1.2近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代中“学堂乐歌”是体现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步标志。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功曾言:“乐歌之作用,最足以激扬思想、奋发精神”。可见“学堂乐歌”起到振奋精神的思想教育作用。随着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等风潮的盛行,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音乐教育、音乐功用等进行了相关论述;蔡元培提出“美育”思想,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以音乐教育陶冶国民情操、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礼教,认为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净化风气。“五四”运动后,现代意义的中国民族音乐开始登上舞台,国内音乐家们普遍认识到过于依赖外国音乐的弊端,时代亟需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此后涌现出如冼星海、萧友梅、刘天华、聂耳等的一批优秀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不但是一种斗争的武器,它还能给人们一种高尚的娱乐,它不单能鼓励冲锋杀敌,还能慰籍许多长年战斗在抗战中的英勇战士”,此时的民族音乐起到鼓舞士气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1.3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教育有了长足发展。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开始引入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各专业院校先后开始成立民族器乐系,部分民间音乐家受邀到专业院校教学。除技艺教学以外,民族音乐的史、论和作曲理论也得到了重视。不同时期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陆续出台,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对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予以了肯定。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使音乐教育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也更为突出。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 号)》,提出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布重要讲话后,课程思政概念开始在包括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在内的各大教学课程中扎根,民族音乐教育课程进一步迈向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改革进程。
  2.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
  2.1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即促进人德、智、体的统一。这是包括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的强大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昭示了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促进人德、智、体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利于挖掘和深化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潜能和成效。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