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797 | 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除了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对学生法治观念、法治素养的培养提高重视度,提高中学生法治观念,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性格特征等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探究能力,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品质,使学生能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素养、有理想的綜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法治观念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034-02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学科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体现在方方面面,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认识生命教育、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教育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思想叛逆、追求个性的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正是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失去理性思维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科学正确地引导,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及困难,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遵守法制法规、依法守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加强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意义
  小学到初中这一过度期间,学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从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发育到思想认知、性格、兴趣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自己的是非观越来越清晰,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追求个性化,对外界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认知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在此期间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学生未来道路中价值观的走向。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学生成长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有所转变,思想上也逐渐成熟,自我想法比较多,不愿受到他人的管束,对外界事物还有极强的好奇心。在这种特殊转折期,如对学生稍有疏忽管理,就容易使学生思想偏离,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思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观念,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在思想上、行为上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约束力,顺利度过转折期。
  (二)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遵守国家法制法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道德素养、行为品质、思想格局,让中学生能够成为一个能够辨别是非、独立自主、理性分析的新时代青年,有文化水平、思想认知、遵守纪律和道德、追求理想的能力,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可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自我、叛逆,不愿意受到管束,更不愿意听那些大道理,包括在学习中对书本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感到排斥,倾向于对外界事物的新奇感,通过体验获得更多的收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一些社会现象、生活案例等,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承担公民义务的能力,对生活、对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敢于承担、敢于创新,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研究
  (一)结合社会热点,分析具体实例
  在以往传统教学活动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理论性知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讲授,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造成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厌倦感和排斥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性格、兴趣、认知等方面来调整教学框架,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将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而生动,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真实的生活实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一步了解法律知识的相关内容。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触犯哪条法律、指出不道德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等,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确定行为后果与法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课本中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便于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新闻热点,通过某一种事件可以结合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公平正义的价值》这一知识点时,针对“公平”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引入社会时事、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教学内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形式一起交流和探讨,,如:“在新劳动法中,正式工与临时工同薪同工”,就此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下这种现象是否公平,带来哪些影响等。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学会正当使用公民的合法权益。又如,在学习“肖像权侵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引入,肖像权侵权行为在娱乐界比较常见,有很多商家为了能够提高知名度,在没有经过他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明星肖像为企业做宣传。有的学生就会发出质疑,“在没有经过对方允许的情况下,用某个学生的头像制作表情包,发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算侵犯肖像权吗?”教师给予提示的同时,让学生自行探讨,并从中获取答案,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