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536 | 阅读:

  【摘要】《道路交通安全》作为交通工程专业课之一,担负着专业安全价值观启迪的重要作用。文章以《道路交通安全》课为例,细化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探求课程内容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基于微助教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并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实现全过程、多方式教学,探索“素质养成+能力生成+价值塑造”三维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了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多方式全过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关键词】课程思政道路交通安全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以教学学术为核心的大学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2020212);太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指令性计划: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GZL2019003);2020年度太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综合工程实践与应用教学改革探索(2020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1-006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1]。同时又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同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和改革创新明确了前进方向。
  《道路交通安全》是交通运输本科专业课之一,担负着专业安全价值观启迪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分析、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掌握解决交通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寻求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构建安全有序的和谐交通,并从中理解专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培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笔者以该课程为例,探索了“素质养成+能力生成+价值塑造”三维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了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多方式全过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现将道路交通安全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课程在经过多次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改革后,加入课程思政教育对本课程而言将会是一次重要提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建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概念、运用交通安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其解决交通工程问题思维方式,分析、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寻求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自身做起消除交通运输的负面影响,构建安全有序的和谐交通。在课程思政改革下,修正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丰富育人内容,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兼顾道德引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素质、能力、价值三维一体的培养目标,为今后工作或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提取
  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对于人才培养的类型与层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六个要求”和八个“相统一”[3]。本课程在全面梳理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助教及历史教学资料分析往届学生学习效果,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工匠精神、人文情怀等相关思政元素的“触点”,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内容讲授中,从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页PPT,选好每个案例,写好每次板书,改好每份作业,回答好每次提问等,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方方面面督促学生成长[4]。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使德育实施“润物无声”。部分课程项目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点如表1所示。
  三、基于微助教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多方式教学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对于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本课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微助教,在充分研究“课前+课堂+课后”学生思维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专业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教育和道德引领,最终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1.课前
  经过多年微助教教学经验积累,将课程内容进一步梳理,对于科普类的、基础类的知识点,尽可能通过微助教等网络教学平台以最有效的方式提前推送给学生,如归纳总结好的文字、教材中指定的章节、典型易懂的案例、“触目惊心”的视频、“震撼人心”的报道、“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的提问等,以“引起其自学之动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6]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自学,深入理解,当课堂听讲或讨论的时候,若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观点相吻合,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若不吻合,便激发思考。实际上,预习或自学的效果除了上述优点之外,最直接的就是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全盘灌输,使学生产生“疲劳”,导致听课效率显著降低。
  如在绪论章节,为学生介绍道路交通安全概况时,若一味地仅凭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及进行数据分析等,无法触动学生内心对交通安全的重视,而提前在微助教设置好以视频案例、典型重大交通事故新闻报导、国内外交通事故统计报表等预习内容,可以使学生得到切身感受,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2.课中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或者是学生在预习或自学中的疑惑之处,通过“微课”、讨论与交流、对分课堂、工程案例教学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常见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突发问题”时,做到教学有方、深入浅出、循序善诱,使课堂教学由“单调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眼睛看得见,内心感受得到的全过程全场景全方位学习”。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gzslib20220711221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