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928 | 阅读:

  【摘要】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老师,我发现了一些消极的学生,并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来寻求解决方法,在我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希望,那就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从而区别于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通过学习,我尝试运用它的方法改变自己,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影响改变自己,并在课堂上运用传递微笑、正能量带动、励志音乐、分享好事、发现优点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改变。积极心理学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改变正能量中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1-0051-03
  当我还沉浸在初为人师的喜悦中,满怀一腔热忱地走上课堂,我却发现了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如此地消极,仿佛内心照不进一丝阳光,并将一盆盆冷水泼向我的热忱。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老师,我开始了和消极学生的战斗。通过观察课堂上消极的学生,我发现有这么几种类型:1.不爱听课型,这类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气氛,或在下面偷着玩手机,或隐蔽地听歌;2.睡觉型,这类学生不知道前一天晚上玩到几点,上课就趴桌子睡觉,有的还天天睡;3.懶惰型,这类学生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你问问题他不想也不答,,你留作业他也不写;4.亢奋型,这样的学生极少,但一个班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就很麻烦,他们过于活跃,却总是答非所问,并将负面气氛带给全班。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来寻求解决方法,在我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希望,那就是积极心理学。在网易公开课听了哈佛大学Tal Ben-Shahar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这个陌生的学派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我开始学习它,尝试运用它的方法改变自己,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运用的过程中,我更加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收获很多。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一概念来自国外,有的翻译为“积极心理学”,有的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也有的翻译为“正面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去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能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从以上方面区别于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在20 世纪末兴起于西方,是心理学界的一股新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三位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
  目前,仅仅在美国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其中尤为著名的是由Tal Ben-Shahar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已经成为该学校上座率最高的课程。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怎样才能让一个人洋溢着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散发着春天的活力?积极心理学将为我们揭示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积极心理学主张:对人的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进行发掘;是关于爱、成长、教育、工作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们是乐观主义、信仰、勇气、希望、诚实、毅力、关注未来、人际技巧、职业道德和洞察力等等,预防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它的使命是去研究明白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在主观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2.在个人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勇气、毅力、宽容、对美的感受力、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3.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以及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有礼貌、宽容和利他主义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关系良好的社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通过这一理论,使人们超越自身的不快乐、恐惧、焦虑、愤怒、狭隘、嫉妒等消极心态,能够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自身的认知和改变
  1.对自身的认知
  首先是角色认知,作为教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育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我们都必须做好教学工作,并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带动学生朝着正方向发展。
  其次是对教学对象的认知。我任职的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中成绩不十分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是到我们这里就立即可以变好的。我们应该承认这样的现实。
  2.教师自身的改变
  “同样是一个人,在有的信息面前是消极的抵触情绪,在另一些信息面前是积极的吸收状态,就像一个是石头,一个则是海绵。如果你选择做石头,就很难吸纳外界的力量;而如果你选择做一块海绵,你将会越来越有力量。”这就是沙哈尔老师讲的“改变自己的容器的形状”,改变了,你就强大了。

gzslib20220711221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