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单地对现代学徒制开展分析,以明确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重点探究了高职临床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如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方式、创新教学管理等,以期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工学交替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院级课题,课题名称:基于现代学徒制医教协同的高职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题编号:YZY2020SKA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77-02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人们对临床专业重视度极大提升,并且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推动着医学职业教育的改革、倡导工学结合、打造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基于此,有必要积极探索高职临床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一、现代学徒制相关概述
现代学徒制于2014年被提出,学生、企业员工是最主要的教学对象,属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能够体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亦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在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下,有助于加快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临床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一)工学交替,创设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想培养高质量的临床专业人才,需要注重培养理念的创新和优化,对工学交替形式加以重视并运用。在具体人才培养中,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三年制(六学期)的高职临床专业可采用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段:第一至三学期,在校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岗位实践为辅;第二段:第四学期为半工半读,教学任务和临床见习的带习任务需要交给相关医院来完成,并指定带习师傅,每天白天在医院由临床师傅教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晚上跟着带习师傅进行临床实践;第三段:第三学年以医院临床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为了加深学生对自身岗位的了解,还需要进行医院文化的渗透,使其能全面地了解工作性质与氛围,进而做好充分的准备[1]。最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人文素养、学生自我评价、职业助理医师考试过关率进行测评并观察其效果。
(二)校企融合促进育人机制双主体化
高职临床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和医院的沟通交流,并与其签订双方合作协议,共同为临床专业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2]。实现双主体育人。在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应将临床医疗作为重点,立足实际,结合核心内容,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标准的完善和健全,并针对新要求,适当提高岗位技术标准,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在此现状下,可促使现代学徒制获得更多主体的支撑,为其良好运行奠定基础,进而发挥更大效用,通过建立全新的临床医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优化人才培养成果[3]。高职临床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育人机制的双主体化,应该重视学校、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学校负责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专业能力,企业则负责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在临床领域中学习到更多岗位工作的技术知识,增强学生技术水平的同时,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岗位工作意识,为其后续参与岗位工作、增强就业能力提供帮助。
(三)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临床专业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头。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应该注重对课程体系的完善。传统的临床专业课程设置不太注重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医院岗位需求有很大差距。通过充分调研,校企双方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淡化公共基础课程,对以往课程体系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确保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科学合理[4]。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以此推动现代学徒制模式顺利实施,朝着理论和就业岗位结合的教学模式前进。一般来说,在进行课程设置环节,对于高职临床专业而言,其实践课程应至少达到一半,这样才可助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高职院校还需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确保学习内容合理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邀请医院优秀人士到高职院校定期进行专业化指导,以提高学生专业化水平,并且还需要促使其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在对学生指导中,带教教师可结合临床中典型案例进行知识的讲解,实施并落实模块化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5]。
(四)强化理论教师与实践师傅的合作
在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临床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师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应促使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合作,以促使其形成合力,更好地对临床专业学生進行教育和引导。医院应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促使其多角度地了解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发挥带教教师的作用。在选拔环节,应对带教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衡量,尽可能选择业务能力过硬、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深资、医德高尚的临床师傅,以促使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实现专业化教育。与此同时,还可让带教教师深化对临床专业特色化的了解,进而依托针对性的带教方法进行人才培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应派遣具有潜力的教师到相应医院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对临床岗位进行了解,并强化和临床带教教师的学术交流,既可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又能够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水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临床专业的人才,在应用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还需企业中师傅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意识,带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学习更多新的技能、专业知识,并且引导学生深入与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医患沟通习惯,这样不仅能够在师傅的带领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增强其临床服务意识,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为医患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成为社会临床医疗领域中需要的优秀人才。
gzslib20220626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