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管理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道法自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法”自然中“大树发根,开枝散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春雨润物、敬待花开”,阐述教学之道,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管理学 道法自然 顺势而为 育人效果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高校游泳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组织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371。
【中图分类号】G712;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5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列出了15种能“古”为“今”用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其中包括“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出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教师应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智慧用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本文以《管理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道法自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管理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陈传明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所指的“自然”是自然界万物及其自作自营的生长规律。“道法自然”中的“道”指教学之道,即教学方法,“法”自然的精髓在于“顺势而为”,“强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中主动地、自觉地学习。”[1]本文“法”自然中“大树发根,开枝散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春雨润物、敬待花开”,通过三“法”带领读者体会教学之道,此三“法”皆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以下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描述和总结。
一、大树发根,开枝散叶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向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类似大树的主根、主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解答问题时,顺势提出下一个相关问题,由此进行问题发散。大树根脉不断深入沃土,不断汲取知识,开枝散叶,整个教学过程是不断发问与解答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达到“生生之谓易”(《周易》)的境界。通过问题,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问题而产生辩论或讨论。在此,本文用一个教学案例展现“大树发根,开枝散叶”的教学过程。在马工程教材《管理学》第五篇“控制”时使用该案例,案例如下:
A市林业局下属公园有人民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林业局近日频繁接到游客对公园的投诉,概括起来,有三个问题:一是接待人员服务态度欠妥;二是公园卫生状况差;三是园内座椅损坏失修。接着,教师提出控制的概念:“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向学生说明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园是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
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林业局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决策是什么?”
学生:“林业局的决策是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公园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水平。”
教师:“制定决策方案后,林业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公园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例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职业道德与礼仪培训,督促各个公园加大清洁力度,确保公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督促公园按时修复损坏座椅。林业局负责对公园的整改工作进行检查。”
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林业局监督整改工作人员。教师说道:“你们去公园督查,发现有座椅损坏,工作人员向你解释说是刚在此休憩的游客损坏了座椅,但事实可能是座椅早已损坏。你看见园内道路上有许多垃圾,责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释说垃圾是刚才在此游玩的游客所扔,但事实可能是工作人员没有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或没有及时打扫,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受罚而向你说了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学生:“发现公园存在的问题后再去督查。”
教师:“用什么方法事先发现问题?”
学生的回答有三种:一是乔装成游客潜入公园进行调查;二是通过公园监控记录问题;三是让各公园之间互相督查,找问题。
教师:“你们以什么心态去各个公园开展督查工作?”
学生:“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心态。”
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教育引导学生:“督查人员要求公园工作人员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必须要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督查工作。”在此,教师引入传统文化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教师:“通过督查找到问题了,然后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罚钱、通报等。”
此时,教师引出“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周易·丰》)。教师:“运用惩治手段时要把握好“度”,过“度”则会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足则起不到整治作用。”在此,教师说明前馈控制的重要性,强调“上医治未病”(《黄帝内经》)。
教师:“怎样检测控制的效果,也就是怎樣检测游客满意度是否提高,公园为人民服务水平是否提升?”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是通过问卷调查;二是通过投诉电话和意见信的次数、内容。学生:“出现恶意举报怎么办?比如,各个公园为了争优,互相贬低对方。”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督查人员接到投诉电话时记录投诉者的详细信息”
教师:“现实中,林业局接到投诉电话时,工作人员会记录投诉者的联系电话、身份信息、住址等信息。”教师接着说:“问投诉人要信息时,要注意说话方式,把为人民服务贯穿整个工作过程,例如:‘请提供联系方式,便于我们整改后第一时间通知您,做好回访工作。’”
使用“大树发根,开枝散叶”方法进行教学时,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教师要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发问,从学生便于理解与接受的问题开始发问,循序渐进,逐渐深入,每一个较粗的枝干都会生出一片树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道德经》)。擅于应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二是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要具备“上善若水”(《道德经》)的智慧,需做到三点:其一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处的“不争”指的是教师要带着情怀去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要做到去功利化。教师的情怀源于教师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教师的情怀与高尚、美丽有关,与深情、博爱有关,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辛勤与奉献,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深爱。其二是“海纳百川”,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具备与所教学科的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宜,如此,教师才能旁征博引,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游向知识海洋的深处。其三是“融”与“容”,“融”指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和合”关系,如此,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学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容”指包容、宽容学生,如此,教师才能服众,才能带领学生攀登学界更高的山峰,看更广的风景,教学方法的实施才能“细水长流”。
gzslib202206262309
- 上一篇:亲子游戏对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响初探
- 下一篇: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