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01 | 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应贯彻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观点,构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参与,具有职教特色的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场。而移动互联技术的运用,帮助实验学校探索建立“育—训—导—评”闭环贯通的智慧德育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支撑中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体性育人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主体性德育  新探索
  【基金项目】2019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区域推进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B2019036,主持人:傅敏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72-02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以诗意的语言强调教育的主体性要求。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本质上也是强调教育实践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差异性,因材施教。职业院校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现代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更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主体性的基本原理,强调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弘扬和发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区域推进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能力建设》课题组在探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过程中,提出构建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参与的双主体德育实践场的育人理念,实施校企共建“育(知)、训(行)、导(情)、评(意)”四环贯通的中职学校的智慧德育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支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一、中职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所理解的主体性教育观中的人, 不是设想出来的人, 而是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人。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 无论是教育者, 还是受教育者, 都是能动的实践主体, 并且只有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才能实现其主体性[1]。尊重和实现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于职业院校“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实践的内在要求,中职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有其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丰富内涵。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是中职学校育人实践的双主体。教师的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决定教育活动的实践形态,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性、积极性、自觉程度决定教育活动的实践效果。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师傅与员工是彰显职教特色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育人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要求,教师与学生、师傅与员工成为德技并修育人活动中的多元实践主体。
  二、推行“1+N”导师制,激发教育者育人的主体性
  课题组把调动教育者主体性,提升教师参与育人实践的深度、广度,激发全员育人的智慧,作为中职学校主体性德育创新实践的前提。让教师走进学校育人舞台中央,给教师育人智慧展示的平台。在年级、班级行政管理基础上,课题实验推行“1+N”导师制。
  从教育者来说,“1”是一个行政班的班主任,“N”是教育实践中N个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与学生互动的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实验校开发了智慧德育手机移动管理平台,为每个教师员工开设登录账号,每个教职工都是校园生活中学生德行的见证者、评价者,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信息采集者,只要你在现场,智慧教育平台就赋予教职工参与学生教育的主体权限,赋权评价、赋能参与、有责留痕。以往难抓难管的日常行为管理,因为智慧德育移动管理平台的全员参与而落地有声。标准成为风尚,学生行动养成人人看得见。
  从学生角度来说,“1”是一个班主任,“N”是根据学生实际表现、人格心理评价,把脉生成的个性化辅导员团队。他们是学生的任课教师、宿舍共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见习带教的师傅、学校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同辈学生干部……“1+N”从教育者的角度强调的是参与,从学生的角度强调的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成长的辅导教师。“N”是因材施教、因生而定的教育团队,班主任的工作权限和能力因为“N”而产生增值赋能。从学生角度设计的“1+N”辅导制度,是根据教育活动的阶段性、主题性、场景性定制的N个一对一的教育辅导实践。“1+N”不仅是数量上增加,更是在育人的针对性、主动性、因材施教上的增值赋能。
  三、创新德育实践活动设计,尊重学生品德实践的主体性
  课题组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案例”“主题班团会设计”“校本德育活动设计”等中职学校优秀育人实践案例征集评比,推动实验校提升中职德育课程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实施“三化融合”,推进实验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职学校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筑牢民族精神、培育红色基因、传承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旋律,常态化开展文明风采展示,指导实验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和拓展校本德育活动。引导参评的活动课程在体现学生主体实践要求,突出体验性和实践性上改革创新。定期举办的区域性优秀案例评比研讨活动,促进了各校反思优化校本德育活动课程设计,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体验,更加重视实施效果评价,加强了校际间交流。
  聚焦职业素养培养要求,创新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实验校将志愿者服务和“双创”活动纳入中职德育活动载体,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实施垃圾分类、扶贫助学、文明创建、美丽中国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中职组创意类、创业类的比赛,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培养融入中職德育课程。课题实验以来,素养目标清晰、职业导向鲜明、富有地域特色、贴近校园生活的校本大德育课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四、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全员育德的主体能力

gzslib202205222002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