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01 | 阅读:

  【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探索了 “一三六”思政建设模式。充分挖掘知识点、技能点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着力延伸课程思政实施的六条“路径”, 遵循同向性、专业性和结合性三原则,确保课程思政的外延,做好课程思政育人的文章。
  【关键词】建筑材料与检测  课程思政  “路径”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课题“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金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253,主持人:劳振花)。
  【中图分类号】TU712-4;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68-02
  习近平主席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立德树人。”[1]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土建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典型的理工科课程,如何在工科课程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既完成知识技能的培养,又实现育人的目标呢?下面笔者谈谈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融入思政的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思政实施 “路径”的研究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3]《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作为土建大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建筑物是由各种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质量。
  课程主要涉及构成建筑物所使用水泥、石灰、混凝土、墙体材料、建筑钢材、防水材料等各种建筑材料。学习每种建筑材料都会涉及到材料的发展史,讲解材料的基本性质,材料的发展趋势,以及材料的检测等内容,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抽取每种材料共性的点,探寻课程思政融入的路径,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点、技能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教学中,探索了基于材料发展历史融入爱党爱国信念,基于材料基本性能融入核心价值观,基于材料发展趋势融入新发展理念,基于材料检测标准融入法治责任意识;基于材料检测过程融入职业素养,基于材料工程应用融入生活实践常识六条思政实施“路径”。适时地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六条“路径”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
  (一)基于材料发展历史、融入爱党爱国信念
  建筑从来只是载体,内核仍然是文化。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每讲到一种建筑材料时,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材料的发展史,利用材料发展史的点实时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中国梦的教育。
  比如石灰这种建筑材料,石灰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人工建筑材料。人类开始煅烧和使用石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根据考古资料,在公元前2800年至2300年,中国黄河流域多处龙山期文化遗址中都能见到用石灰抹面墙壁和地面。用C14测定,龙山期遗址中所用的石灰就已经是人工煅烧制成的。明朝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烧蛎房法”,通过烧制牡蛎壳生产石灰。明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写下的流传千古的《石灰吟》,更是以诗的形式,形象的展现了石灰从原料采集、生产工艺到石灰成品的完整生产过程。通过讲述石灰的历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再比如学习混凝土时,讲80年代,中国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时期遗址出土了130m2混凝土地面,抗压强度10 MPa,这一发现使混凝土在中国的历史提前了五千年,仅从大地湾文化来看,中华民族拥有八千年文化文明史,从而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把石灰、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发展史自然地融入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以古诗词《石灰吟》导入新课,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在叹服中国古人勤劳、智慧的同时,也会为中国的五千年文明感到自豪,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信念。
  (二)基于材料基本性能、融入核心价值观
  影响材料性质的因素本身就是一个内因和外因的哲学问题,因此,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包含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问题,通过基本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友善、民主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比如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成型的混凝土的性能,它直接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方面,流动性好,浇筑的混凝土才能均匀、密实成型,粘聚性、保水性好才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三者之间是互相关联又互相矛盾的,粘聚性好則保水性往往也好,但当流动性增大时,粘聚性和保水性往往变差,反之亦然。因此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良好,就不能过分的强调流动性或者粘聚性、保水性两方的某一方,而是使这三方面的性能在某种具体条件下,达到均为良好,亦即使矛盾得到统一。同学相处中,也要文明礼让,才能保证和谐共处。大到国家、小到每个人都要懂得平等互利、合作共赢。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理念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利益优先”“全球霸权”是倒行逆施的道理所在。
  混凝土是典型的脆性材料,钢筋是典型的韧性材料,所以现代建筑都是用钢筋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的结合就是建筑材料的绝配,充分体现一加一大于二,团队协作的力量。再高的楼房也离不开默默无闻的砌墙砖;水泥生产中要加入适量的石膏,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要有度。

gzslib202205222002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