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060 | 阅读:

  【摘要】“三教”改革,是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措施,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三教”改革,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教材、教法所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剖析,提出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为后期“三教”改革具体落地实施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依据。
  【关键词】“三教”改革  问题分析  实施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07-02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优化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那么高职院校全面开展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更需提升,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更要始终保持与企业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
  教师要勇于敢于改造自己的饭碗,创新自己的饭碗,没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永远都改革不好,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来自于院校,他们的理论能力足够强,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偏弱,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不符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把“双师型“教师落到实处;教师要教好,就要有因材施教的方法,如今手机的滥用、多媒体的诱惑,,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就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合适的教材,教材内容是否与企业实际生产技术保持同步,决定着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否满足岗位的需求。故实施“三教”改革就需要配备最合适的师资,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
  一、高职院校“三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实践能力薄弱
  教师实践能力薄弱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缺乏一线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理论知识较强但实践能力薄弱,尤其是对生产一线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工具的应用缺乏了解,反映在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不能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不同步,作业标准与生产标准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又不断扩大,导致教师工作强度大,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繁重,更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实践工作锻炼。基本上都是利用寒暑假进行企业顶岗锻炼,因为时间短,工作紧凑,大多数最后都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很难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学习,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授课时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质量。
  (二)教材内容缺少职业教育特色
  教材是知識的载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虽然在持续推进,但始终绩效不佳,缺乏突破。教材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内容实训不足。重理论,少实践,文字繁多、知识陈旧,在新理论、新技能、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及最新发展趋势上,高职教材更新缓慢,近两年随着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推广,课程建设要与考核证书相融通,证书考核内容的培训要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目前所用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仍有不衔接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上,有些编者的资质以及专业水平并不高,缺乏实践经验,但为了晋升,反而让没有编写经验的作者担任教材主编,出版社也没有严把质量关,导致很多校本教材无论在理念先进性还是在内容科学性上,都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还任重道远。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缺乏灵活、创新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也要与时俱进,“照本宣科”又或者“自我演讲”的教学方法已经显得枯燥无味,课堂上也是死气沉沉,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可能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电子化、视觉化时代,他们接触的信息较多、较快,喜欢应用网络用语,看抖音,刷微博等等,但目前还是有一部分教师没能了解学生,没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是利用多媒体教室,应用电子版课件,但在课件PPT的制作上也没有任何动画效果,学生仍会觉得视觉上审美疲劳,课件无新意,甚至都无法认真听讲下去,事实证明,教师只有打破常规,运用有效的灵活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素的教学模式,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三教”改革具体实施办法
  (一)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的好坏决定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学生理论知识的形成、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在学校完成,实践能力的提升靠的是企业,校企双方各有局限,只有通过合作才能相互弥补,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使职业教育在合作中走向完善和超越。鉴于目前学校老师实践经验不足、企业培训师教学能力普遍欠缺的情况下,加之学校学习环境、实践资源等的局限,很难在实践能力培养上有所出彩和建树。校企双方可以考虑设置师资互换课程,让企业培训师深入到学校教学一线来上课,让学校老师深入到企业员工培养课程中,以提高双方的师资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实践能力培养之长,弥补学校能力培养的短板,进而使学校和企业在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弥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随着1+X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推广,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训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针对实践经验薄弱的老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增加“培训师”能力要求,着重加强“1+X”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能力。让“双师型”教师名号落到实地,教师既能在学校授课,又能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据国家颁发的“十四五”规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所推出的横向课题的研究,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质量公关、新工艺的研究、新技术革新等课题,通过和企业共同研发,督促教师走进企业,走进一线,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

gzslib202205082120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