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入手,重点对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师队伍管理、环境与安全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等进行精准管理,形成“校—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以达到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合理、确保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 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西南州科技计划重点资助项目《喀斯特地区特有三叶青种质资源产业化的相关研究》[2020-1-07];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科研创新团队》[2019-01];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资助项目《探究实验室建设机制与运行模式新途径》院议[2019]28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85-03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与时俱进,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我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入手,重點对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师队伍管理、环境与安全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等进行精准管理的实践研究。形成“校—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以达到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1]的要求。
1.我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运行模式缺乏活力,各系为政,缺乏全院“一盘棋”的宏观理念。
(2)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便效果不佳,实验教学目标随意性大,教学资料参差不齐。
(3)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验教师对实验室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实验技术人员技术不足,业务素养不高;实验室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4)实验设备管理方面:实验室布局不合理,运行空间不足,设备管理不规范,低水平运行严重;实验仪器更新率不足,利用率不高;重复购置现象严重、教学资源缺乏共享等。
(5)环境与安全管理方面:安全设施不到位,相关管理人员缺失,安全意识不足。
(6)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系为政,缺乏统一标准。
上述问题严重削弱了我校实验室对人才质量培养的支撑作用,严重制约了我校实现创新发展的战略决策。
2.建立“校—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实现精准管理
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课程实施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我校实验室建设选择何种体制与运行模式,关键要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以及学校新实验楼群投入使用科学决策,因地制宜,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办出特色。具体从六个方面入手精准管理实验室:
2.1体制与管理
(1)建立管理机构
院一届党议(2018)75号文件明确成立实验(实训)中心,并于2019年1月在全院教师大会上宣布成立。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各类实验(实训)室并确定职责范围。
(2)体制
“校—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
(3)管理模式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直管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再管理实验员。各实验(实训)室均装备计算机和监控设备,信息由各实验(实训)室传到实训中心,再连到学院信息中心和保卫处,便于实训资料的收集保存,更有利于安全保障。该模式管理层次分明,责任到人,使得学校能对实验室建设得以进行统一管理和宏观控制,资源得以开放共享,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2.2实验教学管理
(1)教学任务
根据相关学科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计划实验项目;结合我院实验(实训)条件,确定实际能开实验项目,保证实验项目开展率达90%以上;确保实验(实训)中心无重复设置的同类实验室;按教学任务书、课表、教学日志等记录统计年人时数:要求每个实验(实训)室∑(实验课学生人数×实验学时)≥32400 或承担5门以上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后向校内外开放[2]。
(2)教材
每年开发一部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一门实训课件或小视频,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3)实验项目管理
根据实际开出的实验项目,严格要求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强调批阅意见,签名和批改时间。认真登记实验成绩,,并保存好实验报告二年。
(4)科研任务与社会服务
实验(实训)中心人员应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撰写论文并收集和保存相关资料。要晋升上一级职称,同时承担培养下一级职称的任务,并保持对社会服务。
(5)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实训)中心人员要进行教学方法、实验技术研究,对实验装置应精心设计,写好研究计划和总结。
(6)实验考试和考核
建立实验(实训)中心考试制度和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办法,作为学生的实习成绩和教师的考核依据。
2.3仪器设备
仪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仪器的管理应更精细。
(1)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管理
对单价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建立管理档案,登记好管理人名单、保存好技术档案包括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安装验收报告、操作使用说明、使用记录和时机(每年不少于400小时)等。
(2)仪器设备管理
对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根据名称、型号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校编号和台账,使账、卡、物相符率达100%。
(3)低值耐用品
对单价200元以上的低值耐用品,不含易耗品和材料,进行台账登记,要求账物相符率不低于90%。
gzslib202204142050
- 上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研究与探索
- 下一篇: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