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教学必须不断优化和更新基础教学策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必须积极改革和创新课程,当然生物老师也必须这样做。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多个方面。在具体的改革中,教师应该摒弃缺乏实践的主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联系学生现实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处理问题,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创新性 改革模式 具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70-02
在高中教育中,生物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丰富学生生物知识。随着我国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不再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表现为教学目标,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独立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现阶段,生物课程在高中教學中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为此教师要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
1.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但是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形势还不够乐观,教学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1]。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生物在高考总分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该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从总体上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生物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
近几年,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多次更新和改革了高中生物教材,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和调查我们会发现,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在使用五六年前的教学案例,这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生物知识的更新速度,严重情况下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
首先,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保持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这种教学观念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使用的生物知识和教学观念是落后和过时的,他们没有努力进行更新和优化,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阻碍学生学习欲望的产生,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果。再次,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生物实验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但是,,由于有些教师无法与时俱进,教学观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忽略了生物实验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3]。最后,由于教师生物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同感较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为深刻,他们更加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一类的主科,而对生物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同时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科认同感的提升[4]。高中生物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它蕴含着十分深奥的知识。因此,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难题,一旦学习不顺利将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1.3生物实验条件落后
经过学校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许多高中的生物实验条件普遍较差,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生物学教学的需要。而实验是帮助巩固生物知识、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高中实际的实验条件无法满足生物课程实践需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很多教师利用图片展示、理论讲解、播放幻灯片等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内容,这不仅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理念相违背,而且还会大幅度降低生物课堂教学质量,阻碍学生生物学习质量的提升。
1.4生物学科地位尴尬
很多学校将高考作为指挥棒来开展教学,但是不论哪一种高考模式中,生物分值所占比例都较低。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生物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导致高中生物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2.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改革模式分析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普遍要求,良好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5]。为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性改革,以保证高中生物课程与新课改要求相符。
2.1积极扩展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高中生是主要的教学对象,他们是接收和运用生物知识的主体,也是生物知识的最终受益者[6],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育意识,认识到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学生才是主体,掌握思维模式和浓厚学习兴趣在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同时,高中生物学教师应积极改变和优化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将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7]。只有教师与学生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物知识学习中。最后,中学生物学教师应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形式,教师都可以向学生提问,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找出正确答案。教师要通过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端正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中的态度。
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要明确地认识到学生是主要的教学对象,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随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扩展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一个端正的生物学习态度。
gzslib202204142050
-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