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426 | 阅读:

  【摘要】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认同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引领和社会认同,需找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点。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中“家庭的本质”与儒家思想“家国一体”、“人的本质”理论与“修齐治平”家国情怀具有共通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以此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家庭伦理  家庭的本质  人本身的生产  家国一体  家国情怀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presented by Confucianism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realiz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social recognition of the Marxist ruling party,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the inner convergence of Marxist though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ssence of family” in Marxist Family Ethic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and Country” in Confucianism, the theory of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is in common with the national sentiment of “cultivating harmony and regulating peace”. We will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family ethics, and carry out further education about “patriotism”.
  【Keywords】Family ethics; The nature of family; The production of man himself; Co-construction of family and state; Patriotism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9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双创”研究》(2019DJ08);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38-02
  一、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理论基石的三方面
  (一)关于“家庭的本质”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1]即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产生是由一定量的家庭作为基础的。而什么是家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如下一段分析:人类为了生活下去,应先解决如吃、喝、住、穿等基本的生活需要,为此人类首先需进行“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资料”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进行物质生活的生产。除了进行物质生活的生产之外,人类还要进行人本身的再生产,即繁殖下一代。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并构成家庭。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把家庭的本质视作人类进行自身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这种组织形式,由具有姻亲关系及血缘关系的夫妻、父母和子女组成,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家庭是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形式,若干家庭组合而成村庄,村庄再组成国家(城邦),家庭常常由亲属中的老人主持,君王(basileus)正是家长、村长的发展。”[2]
  (二)关于“人本身的生产”的观点
  家庭伦理的建构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发展了家庭伦理思想,创立了科学的无产阶级家庭伦理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把自己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并不断地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且通过两性结合不断繁衍,即生产出人类自身。因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3]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两种生产理论学说(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该理論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石之一。
  人类其他一切活动必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人本身的生产为前提,这两种生产是全部社会生活的起点。在这两种生产实践中蕴含了一切可能存在的社会关系和一切可能存在的社会矛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最终要服务于两种生产。同时,两种生产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两种生产和社会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系列的社会关系,即物质资料生产系列的社会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决定上层建筑);人口生产系列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家庭伦理思想,是相应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受制于两种生产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家庭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物质的(受物质生产方式影响的)社会关系。

gzslib202204142050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