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34 | 阅读:

  【摘要】工匠精神,是时代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为此,本文结合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关理论,着重从深化工匠精神理念、做好日常工作安排等方面,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以达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科学安排和最优化调节的目的。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3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主要是从思想意识和价值认知导向层面,对学生进行成长趋向的引导。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如何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合到高校教育体系中,是确保学校人才输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互承接的主导条件。
  一、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概述
  (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从而使作品更加完美的理念。工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作品的优化,也是不断的完善自己技艺、能力提升的过程[1]。为此,工匠精神,就是指追求品质至上,将创造作为动力,力争最优质的服务精神。工匠精神在当代社会中,被作为一种自主提升、专一、追求品质的代名词,它是人积极向上成长的促进动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借助社会或者是群体性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方面,对其成员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过程,它是社会思想道德要求在个人身上实践的具体体现[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活动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有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确保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国家、社会之间相互吻合,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很好地承接起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确保高校教育工作顺利完成,形成教育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协调推进的实践态势。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合价值
  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新阶段,经济、文化等方面迈向更高层次后,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方向的趋向性解读[3]。将工匠精神融合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将其内部创造力、专业性以及严谨性很好地激发出来,还能够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形成专业化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对应化承接。比如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亦或者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期间,学生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各项生产因素的深层次开发,这些都是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证明了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主要包括:
  (一)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服务理念,它是促进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将工匠精神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从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理念开始。其一,工匠精神内涵,不仅仅局限在“工匠对于加工产品的完善”层面,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产品加工精益求精的理念的同时,还要对应分析哪些因素的存在,才能够保障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学习中得到实现。其二,工匠精神,,并非在阶段性工作的对应完善,而是要形成持续性、坚持不懈的实践精神,这样方可将工匠精神内涵中的价值,通过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呈现出来[4]。
  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很好地推行开来,高校组织进行思政教育理念分析层面的工作安排如下:(1)思政教育活动具体实施和推行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标准,分析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一方面通过“工匠精神”深层次解读,分析如何量该精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2)课堂授课期间,教师从工匠精神的表层内涵开始解读,其次是深层次地进行“工匠精神”价值研究,从而不断进行工匠精神方面的多样化解析,以达到工匠精神与多样化思政教育内容相互衔接的实施目标。(3)工匠精神分析和研究,要注重学生自主发现能力的激发。
  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时,注重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实施的理念分析,并逐步将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很好地承接起来,做好认知理念层面的解读,方可确保教育实践取得预期性目标的成效。
  (二)日常教育中循序善诱
  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课堂中集中化展开,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循序善诱的教导。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通过典型时代人物的事迹学习,亦或者网络中具有优良品质的正面事件,进行组织性学习。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全面开展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也应通过组织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将其呈现出来。即,工匠精神作为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动力,其发展作用更多的是在日常成长和系统化研究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感知环境,此时工匠精神方可逐步转换为学生个人成长的主导动力。
  某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工匠精神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是通过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加强引导,一方面是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活动的安排,将各项工作很好地承接安排起来,以确保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实践:(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多视角的工匠精神融合工作。其中包括通过微信、QQ群,开展各个行业中工匠精神实践群体事迹宣传;通过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实践方式进行解读。(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情感沟通期间,对于学生在情感、人际交往、日常学习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借助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平和的心态,逐步克服障碍,解决问题。(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还在于定期组织社会公益性服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精神建设基地等方式,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辅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工匠精神。(4)大学生日常班会和日常汇报演出过程中,组织“辩论会”“主题班会”“三句半”等节目,将工匠精神与社会思政教育等活动有效地承接在一起。

gzslib202204142050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