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39 | 阅读:

  【摘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质疑的本质是思想的流露和思维的体现。在质疑的过程中,无论是自己的思考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其问题意识,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想问”到“敢问”,从“漫无目的地问”到“善问”,从“时问”到“常问”是课堂教学之关键。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26-03
  【研究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提问策略,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很少能自主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质疑精神,他们已经习惯于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忽略了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忽视学生提问,如果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的讨论与质疑,或者说没有为教学内容设置互动和讨论的思路与环节,那怎么能期待学生质疑呢?要想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亚里士多德也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国也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古语,可见“疑”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既能起到传授和巩固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和促进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老师应该巧妙利用质疑,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问”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讲到: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设置好每个环节和问题,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向问题上靠,向标准上套,让学生从标准答案中学习答题模板、应试技巧等。可是,如果在这之前缺少了学生学习课文时的阅读欣赏和自主提问,那么这些技巧就全部变成枯燥无用的招式,学生要做的也只是背下答题模板,学生的答卷也会变得千篇一律。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并不是自己想要去了解,想要去学习知识。如果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去学习,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就会“想问”。因此,我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应试技巧,而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中不仅仅是老师问学生答,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有疑”。如在教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呼风唤雨的世纪》等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主默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看学生能提出哪些问题。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势必会让学生的脑袋中冒出一个个小问号,心中涌动出“想问”的愿望。以下是两名学生阅读后列出的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一
  1.课文的这个豆荚里有几粒豆?
  2.这五粒豆分别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3.五粒豆中谁是最了不起的?
  问题清单二:
  1.什么是程控电话?
  2.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人类过去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些问题是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尽管有些问题比较稚嫩,有的问题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可能没有什么帮助(像问题清单一中的第1个问题),但是这都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都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对于那些思维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也要充分尊重,给予关注。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课下通过交流、请教、查资料等方式去研究,不要让学生感到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我们要小心保护孩子初步尝试质疑的激情,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课堂中“想问”,感受到提问的成就感。
  二、创新课堂形式,让学生“敢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而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答案和记忆答案,因此学生的主动思考很少,思考少了,疑问自然就少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是第一要义。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沉浸在有讨论氛围的环境,引导他们进行提问。在办公室里我经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室就格外安静,学生都眼神闪躲低着头不敢回答。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课堂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从“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转换为“探究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种新的课堂形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更是提高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敢问”。
  例如在学习《蝴蝶的家》一文中,我就充分运用提问策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的“想问”发展成为外在的“敢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下面就是学生阅读课文后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
  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gzslib202204142050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