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042 | 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科教学知识(也即 PCK知识)的学习。PCK知识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一种知识,是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知识和教学方法知识三方面知识的综合。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把学科教学知识丰富与补充为学科、教学、学生和学习情境四个相关方面的动态知识体系。学前教育领域指导类课程学习情境如果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环境,这就要求该类课程的设计者具有新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区别于线下面授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教学活动中来,构建新的教与学的语境,在这种语境下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调动与发挥出来。
  【关键词】互联网  幼儿  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134-03
  “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学主要由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阶段构成。因此,互联网下的学前专业五大领域类课程之一——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指导课程应从领域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两方面来进行思考与调整。[1]
  一、幼儿社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从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角度出发
  当前在校的高校大学生是00后出生,他们基本属于数字原住民,这些数字原住民习惯于快速接受信息,喜欢即时的肯定和频繁的奖励,,这些新的行为模式,为传统的高校教师和线下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扰,但是疫情之下的客观环境与条件,使得这些数字原住民的特点成为他们学习的优势与基础,他们能很快接受和适应网络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也超过预期,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逐渐形成。[2]
  (二)明晰幼儿社会教育教学的PCK知识
  在开展幼儿社会教育领域的教学之前,我们要明晰社会领域的教学知识具体内容。具体有以下四方面:
  1.“领域内容知识”(P),社会领域的“领域内容知识”指关于3~6岁幼儿的核心经验的知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领域教育目标”准确描述了幼儿需要掌握和理解社会性学习与发展的一些重要概念、能力和技能。
  2.“儿童社会性发展知识(C)”,是指关于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知识。这一部分包括有关3~6岁儿童社会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3~6岁儿童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发展动因。教师只有正确把握幼儿每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及动因,才能合理开展教育活动。
  3.教学法知识(K),“教学法”是指教师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具有环境的依赖性、生活的自然性、目标的整合性和家、园、社区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领域交叉性等特点。因此,其教学法知识也具有独特性。[3]
  4.学习情境知识、社会文化知识(S/T)等。互联网下教与学的发动、互动、反馈与评价等都是基于网络。这种教学语境是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持,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前置相关学习资源,构建虚拟班级交流氛围,通过互联网与学生进行即时的反馈与互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4]
  (三)基于岗位能力,设计学生幼儿社会教育教学的学习内容
  幼儿社会领域PCK知识是从幼儿教师岗位相关能力的形成过程入手,以任务驱动,分模块构建学生社会领域教学知识。共分为四个任务模块,第一模块:观察与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第二模块: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第三模块:幼儿社会教育的设计与组织;第四模块: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评价与反思。
  (四)遵循程序性知识获得机制设计学习路径
  领域教学知识就其获得机制来讲,其实就是程序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其获得过程包括是什么—怎么做—别人(示范)—尝试—反复练习—自动化几个环节。因此,我们根据程序性知识获得的过程来设计学生获得领域教学的路径。在互联网学习情境下,幼儿社会领域教学设计要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围绕四个模块,根据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认知规律,每一模块又以“学习指导—理论知识—案例观摩—梳理澄清—实践体验—反思评价”架构学生幼儿社会领域教学能力掌握的路径。具体详见图1。
  “学习指导”是针对学生在互联网学习情境下自主学习进行的学习导引。导引要遵循学生教育技能学习与掌握的规律,通过该环节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搭好系统而完整的学习认知支架体系,明确不同内容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互联网语境下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是社会领域PCK的理论知识、技能点,是学生该领域教学知识学习应知应会的必备知识。这一部分根据学生网络学习的碎片化特点,把各種载体的学习内容碎片化梯度化、差异化编辑,以多种表征方式投放和提供学习资源。
  “案例观摩”是让学生在实践练习时提供的可模仿与参考的样例。案例是针对后面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模仿的案例,也是学习者力所能及可模仿案例。
  “澄清梳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线上互动讨论、答疑以及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错误的、模糊的、知识体系中的漏洞或是断联的地方教师及时做个别或是群体的反馈与澄清,以筑牢学生的正确而清晰的知识体系结构。
  “实践练习”是根据互联网下碎片化、视觉学习的闪存性,对应需要实践练习的技能点设计的相应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把碎片化的知识迁移到情境中、活动中、交往中,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幼儿社会领域教学策略,形成相应的职业态度与能力。
  “反思评价”是在学生完成实践练习后视频交流分享与反思评价。评价与反思可多种形式,个人、小组或是班级,同时也可以要求幼儿园一线教师参与。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