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2021-11-19 | 所属栏目:我刊投稿论文 | 阅读次数: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评价对教育现代化发挥着导向功能。如何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在大班建构游戏的评价环节中,发挥评价的效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工具进行评价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从“听众”到“主角”的“主播”评价模式,从“静态”到“动态”的“实录”评价模式,从“一支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不仅仅是改变了教学评价形式,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评价模式  建构游戏  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124-02
  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现代化技术与工具(电子档案袋、学习分析技术、教育大数据、语音识别等)对幼儿进行评价,从而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学生发展。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幼儿园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为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那究竟如何在教育现代化理念下,辅之现代化技术与工具,发挥评价的效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 就大班建构活动的评价环节,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从“听众”到“主角”的“主播”评价模式
  (一)你“听”我“说”体现评价的主体性
  建构游戏活动的评价环节对幼儿掌握建构技巧,增强鉴赏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往一般都由教师去总结评价幼儿的建构作品;随着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许多教师意识到:放手幼儿,对建构作品的评价多听听幼儿的想法,适度引导,以幼儿为主体的“主播”评价模式更有利于大班幼儿。
  【立交桥的评价环节】
  教师:你们喜欢这座立交桥吗?为什么?
  幼儿1:喜欢,因为他们搭建得很像立交桥、很宏伟。
  教师:哪里像?
  幼儿2:立交桥是交叉的,有的高有的低,他们的立交桥有穿插的、有转弯的、有下坡的。
  教师:除了他们的立交桥和我们现实中的很像,他们在搭建时还运用了哪些材料呢?
  幼儿3:他们用了地垫的边做了立交桥的围栏。
  幼儿4:他们用纸杯、奶粉罐做立交桥周边的房子,他们用半圆形积木做立交桥的转角。
  这个案例中,幼儿是评价环节的“主角”,教师以“师听幼说”的方式,启发幼儿评价,帮助幼儿加深了对立交桥结构的认识,了解了一幅建构作品可以选择多种建构材料,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性。
  (二)我“听”我也“说”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在建构活动的评价环节,我们经常会发现始终有那么一部分幼儿是评价环节的主角,他们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而大部分幼儿只是评价环节的听众。的确,幼儿建构发展水平有高有低,语言表达能力有强有弱,自我认知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每位幼儿的个性也不尽相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8种智能,每个人各有所长。在建构游戏评价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每位幼儿的特长;另一方面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各种游戏鼓励每位幼儿参与评价环节。比如鼓励有绘画特长的孩子将小组意见用图画展现出来;鼓励性格互补的幼儿结对评价,互相补充内容;邀请艺术鉴赏能力强的幼儿现场搭建,帮助其他幼儿了解“对称美”;用“点兵点将”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评价;针对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采用“评价之星”小组竞赛的形式……呈现以往“我只听同伴说”到“我也尝试说一说”的场景,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二、从“静态”到“动态”的“实录”评价模式
  (一)建构结果的“静”到建构过程中的“动”,体现评价的丰富性
  以往,教师和幼儿对建构游戏活动进行评价时,往往针对已经完成的建构作品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时间锁定在这一刻,所以幼儿评价时,内容局限于作品的完成度、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对建构技巧的分析。作品是静态的,但完成作品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如果把评价的内容放眼到过程中来,评价时将更加丰富、生动,幼儿的收获也会更多。比如利用现代化设备播放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困难的过程,幼儿回看时感受同伴身上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品质;比如通过听语音,幼儿学习同伴之间的文明用语,学习意见不一时如何协商、采纳对方意见;比如通过看图片幼儿领悟到游戏中的坚持性,了解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比如对照建构计划让幼儿回顾建构过程,感受计划的重要性。
  (二)單幅建构作品的“静”到多幅建构作品的“动”,体现评价的发展性
  《纲要》中提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还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在建构活动现场,我们投放一个数码相机,幼儿作品完成后,会自主将作品拍摄下来。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当我们将幼儿的建构作品进行搜集分析时,就会发现是一幅特别有意思的连环画。
  这些连环画,有的展现出一种建构技巧不断提升的过程,有的展现出一个建构主题不断丰富的过程。
  比如在搭建亭桥时,针对如何上亭桥,然然起初只是用四倍块的长板搭在亭子的边缘形成一个坡道,作为上亭桥的台阶;渐渐地,他通过观察同伴的作品了解到用垒高技巧搭建的台阶更加结实和美观,于是下一次游戏时,他的作品就借鉴了这样的方法;过了几天,他又发现用架空的方法搭建的台阶不光结实美观还节省材料……通过这一位幼儿多幅作品的展示,孩子们在评价中说:“然然的亭桥越来越漂亮了!”“然然搭建台阶的方法越来越高级了!”在这些评价中,幼儿看到了同伴的进步,搭建亭桥的然然获得肯定后,也更加自信了。
  再比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几名孩子萌发了要搭建公交站台的想法。一开始他们只是用纸盒简单建构,渐渐地他们从坐台、立柱再到顶盖将公交站台搭建得更加具体形象合理,在这过程中,有屡次的失败和挑战直至成功;最后他们将公交站台更加细化,添加了垃圾箱、站台四周的花草、站台的说明线路等等……经过一周,公交站台才算搭建成功。当幼儿将他们搭建过程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展示到大家面前时,我们看到了作品不断丰实的同时,又仿佛听到了一个生动的励志故事。通过这样的过程,幼儿了解到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需要不断思考、不断修正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