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培养创新实战能力,通过“医药市场与临床疾病调研,现有药物调研及其优缺点分析;凝练并确立中药新制剂的特色与竞争优势;方剂学原理及君臣佐使、中药的处方设计;中药鉴定和标志性成分确定;中药有效部位群的提取与质量控制;中药新制剂的设计;中药新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中药新制剂的体外或体内药效学验证;项目总结汇报”共9个环节,跟踪市场和临床的实际需求,围绕“研究中药新制剂”开展开放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为未来深入开展新药研发奠定基础,为未来走向创新岗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新实战能力 跟踪实际需求 开放式教学 研究性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专项资助项目(No.50132001);苏州大学研究性教学标杆课程资助项目“苏大课程2020-3I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33-02
在我国政府倡导构建创新型社会的精神指引下,药学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层次的变革,以对各类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培养人才。尤其是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挑战,培养创新性研究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好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因此,当前中药学领域人才培养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改革培养模式,探索培养途径,,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现有创新方法培养体系
为了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我国中药学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许多高校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包括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校内外名师名家开讲座等[1],为促进制药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我们也开展了以上工作,并且自2014年起,将苏州大学药学院强大的人才优势、学科特色和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重构、科学设计、精心安排和布局,构成培养我院各专业本科创新人才的学科综合训练平台[2]。以中药新药研发系列研究的特点为基础,综合串联各门专业课程中众多而繁杂的重点知识内容和操作技能,在54学时内,通过“金铃子颗粒剂的研究”的案例教学,将“中药材的炮制研究”“中药饮片的鉴定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研究”“中药颗粒剂的制备研究”“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颗粒剂的药效学研究”,对抽象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梳理和整合,开展学科综合训练,并组织全体学生到药企、医院、药检所三类实训基地参观实习,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发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3]。
另外,在“苏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创建了“药学及相关学科创意工作室”“药学及相关学科创新实验室”“药品研发与生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药品检测与检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医院药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了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4]。
二、现有创新方法培养体系的不足和教改思路
尽管以上工作为培养中药学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教学工作仍然缺乏针对现实需求的创新性培养,对于学生如何搜集、整理各类资料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如何设计并开展相关新药研究的系统培养,缺乏课程建设。因而与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仍有距离,迫切需要根据市场和临床实际需要,进行调研、选题和研究的开放性、探索性实战型课程建设。尤其是在中医药对当下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不可忽视作用的形势下,亟待加强培养药学生发掘祖国宝贵中医药文化资源,学习研发新药方法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课程建设,从专业角度系统引领新药研究,创新中药学专业学科综合训练的教学内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更是迫在眉睫的。
因此,我们在学校“研究性教学标杆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对中药学专业的学科综合训练,进行了全面创新,破除了过去的固定题目、固定内容、固定处方、固定流程的教学训练,通过研究性教学课程,向创新源头倾斜和靠拢,强化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训练,为未来深入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三、建设跟踪实际需求培养创新能力的实战型课程
从市场和临床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项目设计,学习新药研发的思路、程序和方法,以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研究中药新制剂开展学科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实际需求,科学立项,并通过具体实验和验证,达到设计要求,为未来深入开展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新的学科综合训练实战型课程,是围绕“研究中药新制剂”,面向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大三(下)本科生(大四开始做毕业论文)开设的开放式、研究性教学课程。根据学生的查询和设计,老师带着全班学生逐个讨论,最后确定2~3个研究系列方案,分组完成实验。每个研究系列由9个单元组成,具体为:
(1)医药市场与临床疾病调研,现有药物调研及其优缺点分析。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专业文献,结合专业网站和官方网站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发现市场和临床需求所在,并调查和分析现有药物的问题所在;
(2)凝练并确立中药新制剂的特色与竞争优势,确立中药新制剂的立项依据和研究价值;
(3)方剂学原理及君臣佐使、中药的处方设计。利用中药的“君臣佐使”理论,设计中药处方,为中药新制剂克服现有药物的问题奠定基础;
(4)中药鉴定和標志性成分确定。指导学生借鉴文献和所学知识,进行中药鉴定和和标志性成分确定,为保证后续工作质量打下基础;
(5)中药有效部位群的提取与质量控制。在保证中药材原料质量的基础上,筛选和优化提取中药有效部位群的工艺,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控制其质量,保证中药新制剂的原料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