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807 | 阅读: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道德判断力的提升,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游戏活动  《道德与法治》  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20-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从教者,必须从政治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课堂中教师如果再施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必然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降低课堂效果。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在亲身参与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过程。而游戏活动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亲身参与的情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达到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游戏活动能让学生将生命整体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行动、认知、情感、意志、意识及隐藏在意识之下的非意识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会有所侧重,只以一种或某几种生命力量为主,但都无法避免触动所有生命活动。传统的德育课堂中论证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等其他生命能力容易被排斥在外。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地开展游戏活动,就能让学生的生命整体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生命最宝贵》第一课时“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中,教材就创设了一个“体验五分钟妈妈”的游戏活动。课堂中让学生将装着书的书包挂在胸前模拟怀孕的妈妈,做弯腰捡地上的物品、系鞋带和累了趴在桌上休息等动作,同时还要护好肚中的“小宝宝”。在这一游戏活动中认知、情感、行动、意识等学生的整体生命能力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体验到母亲孕育自己的艰辛,初步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
  二、游戏活动能有效摆脱德育课堂的生硬灌输和说教
  过去的德育课堂经常是先讲道理,然后用生活中的事例证明,最后再总结性地论述,这样很容易变成了灌输和说教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容易导致学生反感和抗拒。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能有效摆脱德育课堂的生硬灌输和说教式教学。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说教、灌输“分享是快乐的”,学生必然是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分享是快乐的”,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形成乐于分享的良好道德品质。其实,在这节课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击鼓传花”的小游戏,教师课前准备好游戏的道具——鼓和花束,学生课前做好分享的准备——可以是玩具、零食、愉快的经历、自己的小秘密等。鼓声响起学生开始传递花束,鼓声停时花束在谁的手上,就由该生将自己心爱的物品或隐藏在自己心中的小秘密跟大家分享。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真实体验了分享的快乐,懂得了如何与人分享,促进了学生乐于分享这一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基于生命经验的道德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而道德的学习如果不经由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基于学生的经验开展活动,唤醒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在活动中使这些经验得以提升和丰富。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生命最宝贵》第二课时“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受到伤害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困难,从而懂得珍惜生命和爱护身体。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一个“体验盲人3分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模拟自己的眼睛受到伤害(用眼罩把眼睛蒙上)看不见了,尝试做一些平时经常做的事情——看书、写字、捡起掉到地上的橡皮擦、从座位走到教室门口等。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在模仿盲人的过程中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受伤的真实经历及生活中看到的伤残人士生活不便的事例。在这个开放性的体验游戏活动中学生既可以整理、加工、提升自身经验,也可以把教材和学生提供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体验到身体受到伤害后所面临的不便和困难,从而认识到拥有健康、健全的身体是多么珍贵,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游戏活动能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效果
  1.游戏导入,激活德育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节课的开始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上课伊始带领全班同学参与到一项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能快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学生的身心,激发课堂活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学生虽然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规则意识,但主要还是属于他律,对生活中的各类规则缺乏理性的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顶物赛跑”的游戏来导入新课,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还能激起学生对本课教学重点“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探究欲望。“顶物赛跑”游戏分两个环节来完成。游戏第一环节,有意创设规则不明确、不平等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的重要性。(1)人数不同:第一和第二小组推荐3名同学组成勇士队,第三和第四小组推荐4名同学组成雄鹰队;(2)道具不同:勇士队顶的道具是教师事先准备的废旧杂志(难度更低),雄鹰队顶的道具是圆柱体的空塑料瓶(难度更高);(3)勇士队和雄鹰队的队员用头顶着各自的道具,勇士队的路线是绕第一小组转一圈,雄鹰队的路线是绕第四小组转一圈,两队分别由第一名队员顶着道具开始绕圈,绕完一圈后将道具交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顶着道具接着绕圈直至全体队员绕完;(4)音乐声响起,比赛开始,最先完成的队伍获胜。比赛毫无悬念是勇士队获胜,第一和第二小组在胜利中欢呼,第三和第四小组在失败中难免有些失望;(5)游戏结束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发学生思考)生1:游戏不公平。一石击起千层浪,觉得游戏不公平的同学越来越多。哪儿不公平?(引发学生讨论)经学生讨论得出本次游戏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使用的道具不同所以是不公平的,学生初步体会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游戏第二环节,制定明确公平的游戏规则,加深学生对游戏规则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重新制定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游戏重新开始。游戏结束后学生对游戏结果没有异议。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为教师引导学生進一步探讨“生活离不开规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