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556 | 阅读:

  【摘要】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厚植浓浓的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专业认同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力;心理学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关键词】心理学  课程思政  内涵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师范类必修课心理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2020JGA32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66-03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教育思想[1],一种课程观[2],一种整体性的课程观[3],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4],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总体而言,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的,体现了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新的课程观。课程思政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有教师、课程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要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着力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工作体系。因此,师范生心理学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浸润、深化和拓展功能。当前,对师范生必修课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还比较少,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来界定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一、心理学课程思政内涵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学课程的价值塑造
  心理学作为师范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师范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课程思政以其润物无声的特点,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专业认同,以上即是《心理学》课程对师范生的价值塑造的内涵。
  1.厚植浓浓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讲述心理学史的时候,除了讲清楚国外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外,更应该增加中国心理学思想的介绍,与现代西方的心理學理论相比较,说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要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有很多地方还值得西方学习和借鉴。比如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早就提出了身与心的关系,孔子则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的讲授,不仅对师范生的专业教育有帮助,也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心理学最能发挥作用的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很好地阐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比如爱国,今天人民安居乐业,生命健康有保障,特别结合中国的抗疫成果,国家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安全需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没有理由不爱国;而爱国的具体表现是敬业,一个人要满足自己归属、爱、尊重的需要,需要认真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诚信和友善是满足尊重需要的前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
  3.培养积极的专业认同
  地方院校培养的师范生,目标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培养学生积极的专业认同,可以较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培养师范生积极的专业认同,比如期望理论,罗森塔尔效应,即自我预言的实现,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讲的是他人的积极期待会真正地在被期望对象身上得以实现的现象。通过案例讲解老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终身成就与幸福的作用,激发师范生的助人意愿及价值感;又如人本主义理论的“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思想,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信任,通过充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即尊重学生。
  (二)心理学课程的能力培养
  《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能力,学生品德养成的能力及健全人格培养能力。
  1.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基础课,虽然不能够详细地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方面的知识,但根据师范生课程设置的情况,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来展开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比如以学生不愿意与人交往这个案例为例,在讲心理过程的时候,从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三个方面来讲授,与学生分析,学生不愿意与人交往(行为)背后,其实是情绪问题(害怕、焦虑、担心),而这种情绪背后实际上是认知问题(对人的看法出现了偏差)。与师范生探讨如何帮助这类学生处理这类心理问题,进而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特别是理性情绪疗法。
  2.培养优良品德能力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针对个人道德面貌而言的,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转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后在个人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晓之以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具体包括价值澄清法、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共同讨论参与群体决定与小组道德讨论;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体包括知情结合,以情育情,训练移情,以情促情,舆论强化,以群引情;持之以恒,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具体包括导之以行,落实行动、加强训练,付诸实践等。要让师范生切实掌握这些方法,需要理解透彻知情意行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学生品德培养中加以应用。
  3.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能力
  人格通常指个体的一些与意识倾向性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师范生掌握好气质与性格,自我调节等知识,然后应用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工作中,即是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能够熟练地对学生的气质、性格进行测试,能够恰当应用人格测试量表,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学生尊重自己的气质类型,发扬其中积极的因素,管理其中消极的因素,尊重但不要改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特别是榜样示范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主要通过传授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控制等技术。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