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540 | 阅读:

  【摘要】本文整理了2015-2019年市面上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编写情况并分析此期间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发现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展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诸如微课、云板书等等。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这些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教材  变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病原生物与免疫》特色教材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gxyq2018 2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123-0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三大学科,涉及范围广,与临床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联系密切。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具有知识点繁多,杂、碎、难记忆这些特点;免疫学前面分述部分也存在知识点多、难记特点,但相对于微生物学更为难懂。免疫调节和超敏反应,虽然系统性较强,但是过程过于抽象,理解难度较大。教材是教师進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信息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涉及三大学科内容,其教材质量和形式也直接影响授课效果,故作者整理了2015-2019年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了解教材变化,发现推广过程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1.2015-2019年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变化
  1.1教材知识点的更新、补充和精简
  整理市面上2015-2016年度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大部分教材,发现教材在知识点和人才培养导向上都做了相应的改变。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部分主要介绍各类病原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感染与免疫的特征,阐述临床上常见的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着重阐述各类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过程和机体抗感染免疫的机制、遗传变异的原理、消毒灭菌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致病微生物的演变,后期的教材在知识点上进行了新旧理论、技术的更替,对前期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增添一些临床出现的新病原体,如“非典”、“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H1N1甲流”、“超级细菌”等。并对临床上治疗方案的更改进行适当的知识点补充,如抗生素的规范使用,防止出现抗生素滥用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增加近年受人们较为重视的食源性和机会性寄生虫病内容,如弓形虫、广州管圆线虫和曼氏迭宫绦虫等。人才培养方面,编者更注重实用性。编者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卫生资格考试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简、重组和有效融合,尽量删减掉临床上用不到又难懂的知识点,帮学生减轻负担,真正做到“贴近临床、适用够用”原则。例如免疫学部分就在前期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免疫学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和整合,适当增加临床免疫学部分的相关内容。
  1.2 教学方法的融入
  2017年度的教材,主要在教材编排上融入一些教学方法。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题驱动教学法(PBL)、案例法、类比法和翻转课堂等[2]。研究显示,学生最喜欢案例分析方法,其次为模拟情境法[3]。大部分教材每章内容均融入案例,以生动案例引导内容,以职业活动导向实训;密切与医学实践挂钩。微生物学各论部分比较适合案例法,如葡萄球菌属这章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案例;链球菌属这章采用肺炎链球菌感染案例;弧菌属这章引入霍乱弧菌感染案例。这些案例首先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微生物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如何用在临床,提高知识点的应用性。有些教材在案例的基础上,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希望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例如,免疫学中的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利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知识点展示较为合适。采用“临床病例情境→确定任务→模拟实施任务→总结评价”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并将非常抽象的免疫学知识具体化到临床特定情境中,学生顺着思路学习,明白临床检查的原因,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教材内容形式上添加了更多彩图、表格,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1.3 书网融合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随着“互联网+”的概念的引入,2018-2019年度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展现形式丰富多样。很多模块通过数字化形式表现,如教学案例、动画、知识扩展、思考题参考答案等模块,充实了教材内涵。虽然纸质书本没有变厚,但却使教学内容丰富了很多。教材基本实现了书网融合,电子教材有机融合于纸质教材之中。有些重点内容通过微课进行展现,云端图片库大大扩充纸质书本的图片量,在线题库也弥补了以往纸质教材的局限,在线考试更是方便了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微课、多媒体课件、视频、在线题库、在线考试等电子资源,极大丰富了纸质教材的表现形式,还具有生动、形象、及时性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自主线上学习,,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及时复习巩固。
  2.“互联网+”教材在教学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概念的引入,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展现形式日益丰富,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特点却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教材也没有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教材编写者的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亦随之东流。
  2.1教材形式与时俱进,课堂利用度不高
  目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生源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特点[2]。高职高专医学院相对于本科院校存在学制短、教学内容多、课时量紧张、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水平层次不齐等特点,这些因素导致任课教师对学生有效利用教材网络资源缺乏引导性。青年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但驾驭课堂能力较差,重难点拿捏不准,基本通过满堂灌完成教学任务,无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资深教师虽然课堂驾驭力强,授课重难点把握较好,但是往往由于自身信息素养能力欠缺,也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