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919 | 阅读:

  【摘要】如何使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香港大学教育评估专家David Carless教授2015年在Routledge公司出版的《大学学习评价优秀案例:向获奖实践学习》一书基于“促学导向型评估”(Learning-oriented assessment)框架,结合香港大学五位获奖教师的课堂评价实践,详细介绍了促学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该书对我国高校推行促学评估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促学导向型评估  优秀教师实践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25-02
  1.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评促学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香港大学教育评估专家David Carless2015年在Routledge公司出版的《大学学习评价优秀案例:向获奖实践学习》[1]一书结合香港大学五位获奖教师的课堂评估实践,深入研究如何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渐意识到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杠杆作用。我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强调“中、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在教育质量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高校教育制定了国家级“标准”,对“评价”人才进行了“顶层设计”。然而政策性文件的积极倡导目前并未在实际教学中得以系统实施[2]。本书系统研究了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的高校年度获奖教师的评价实践,并从中提炼出促学评估的理论框架,对我国高校推行促学评估的教育革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内容介绍
  全书共十二章,分为五个部分。理论框架及各部分内容见右图。
  第一部分:评估与学习
  该部分主要探讨评估与学习的关系。评估对学习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如评估的内容反映了学习的重点、评估的结果揭示了学习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等等。尽管评估的类型和功能不同,但是它们可以有机结合,共同促成有效的学习。基于此,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促学导向型评估”框架(以下简称“框架”)。
  第二部分:促学评估的设计
  该部分探讨“框架”的第一要素:设计评估活动来促进深层学习。作者梳理文献(第三章)、总结课堂常用评估活动及其优劣,然后提炼出“框架”的八大设计原则。
  接下来作者运用“框架”剖析了四位获奖教师的课堂评估活动(第四至第六章)。历史课教师David采用了三种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实地调查和个人项目报告。他们在设计上均体现了“框架”的原则。首先,他们具有真实性、 情景化的特点,实地调查让学生到博物馆探访,在真实的场景中挖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其次,这些活动鼓励学生持续地投入学习时间,均衡地分配学习精力。最后,他们赋予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何时、何地、如何进行调查,以何种形式提交报告等。更重要的是,这些内涵丰富,新颖别致的单个评估活动和谐统一地构成了多样性的整体,共同服务于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目标。
  法律系教师Rick既是法律专家,又是评估专家,他负责的民法课包括期末考试、课程作业(配图短文)和反思日记三种评估方式;劳动法课包括研究论文、口头汇报、反思日记、法庭走访报告和课堂参与五种评估方式。配图短文和反思日记是Rick自创的、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评估活动,二者均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框架”的理念。首先,两者都鼓励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真实性的特点。前者要求学生以图为证,挖掘生活中与民法相关的事例并提供法律分析。后者要求学生定期从香港的纸质新闻报道中收集、筛选、分析并总结一系列与民法或劳动法相关的事件。其次,两个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深入思考、仔细比较、不断完善个人观点,因此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深层学习。
  地质课教师Lung-Sang和商务课教师Ali都采用了小组评估。学生对小组评估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也指出以下问题:组员的分工定位不好把握,小组的会面时间难以协调,一致的小组意见不易达成等等。针对问题,作者建议增加对过程的监督和评估,例如小组内部相互评价增强评估的公正性;提交中期报告确保项目的进度;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提供技术指导等。
  第三部分:评估技能的培养
  该部分讨论“框架”的第二要素:利用评估标准培养学生的评估技能。“拥有评估技能是学习进步的前提。”[3]透明清晰的评估标准能监督学习进展,培养自主能力。遗憾的是,目前的评价标准存在着术语过多,抽象晦涩等问题。学生在运用标准进行互评或自评时,也存在着应付教师,敷衍了事的现象。
  理论评述之后,作者了审视了历史和地质课使用的评估标准(第八章)。历史课的评估标准清晰具体,既包括通用于所有学科对基本技能的描述,也涵盖了针对历史科的特定要求。地质课的评估采用了数字区间的方式来体现不同的质量档次,文字描述也相对简洁。然而,两门课程也存在着共性的问题。首先,有些评估标准语言模糊,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表述雷同。这导致了学生对于评价标准仅限于初步的、并非深入的理解,运用标准来指导学习时也受到了局限。其次,除了显性的标准以外,评估还包含了隐性的衡量因素,,如教师的偏好和学生的努力都是没有被列入标准但教师在实操时考虑的因素,这对学生造成了一定困扰。鉴于此,作者建议教师分享作业样本,充分讨论评价标准,示范评价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评估标准。
  本部分的最后展示了学生评估技能培养的优秀范例(第九章)。建筑课教师John采用的述评答辩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应对评审老师和同伴的质疑。该活动不但是学生作品展示的舞台,更是教师演示评价过程的平台,使标准具体化、过程透明化。通过观察教师如何评判作品,学生能深入领悟评估的各项要求,有效地提高评估能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