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852 | 阅读:

  【摘要】“沙井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博杂,课程初步实施以后,发现很多问题,诸如学生认识的偏差、学生兴趣偏低、教材编排系统性等问题,本文将逐一论述。
  【关键词】课程实施  兴趣与认识  教材编排
  【课题】本论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沙井文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14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23-01
  沙井文化是河西走廊文明的一颗明珠,但是因为河西地处偏僻,教育理念落后,尤其校本课程开发的脚步极度滞后,沙井文化的积极意义并没有被重视,其旅游价值没有被开发,所以实施“沙井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不仅对民勤,更是对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具有深远影响。我们实施本课程以来,发现以下问题:
  一、实施对象对本课程认识存在偏差
  “沙井文化”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涉及层面复杂,历史、地理、自然、人文、民俗等包罗万象。实施沙井文化背景下校本课程,目的是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学习家乡文化、传承家乡人文精神。作为丝路重镇武威的屏障民勤,在“一带一路”和“五个文明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下,本校本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认识家乡,发掘家乡文化,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发展家乡旅游。但是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只把本课程看作是文化学习的课程,脱离了生活实际,没有将生活所见与校本课程联系起来;或者不重视身边的文化现象,任优质资源白白浪费。学生的认知毕竟是单纯的:知识必定来自于书本,学习一定在课堂或者至少在学校,家里只是家庭作业,可以在休息当中完成,到野外去就是玩,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拿到课堂上也不是知识……
  二、实施对象对校本内容不感兴趣
  本校本课程的内容都是地域文化的精选,是从民间发掘整理而来,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本来非常接地气。但是,因为学生的文化意识比较差,主动思考和观察的能力弱,没有建立大语文观念,即不会从生活中学习,身边的知识常常熟视无睹。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主要表现为:参与意识不强,调查了解与实践活动消极对待,知识积累和消化效果差。
  三、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忽略了研学
  进行地域文化学习,“研学旅行”是最合时宜的方法,其过程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集体旅行、集中食宿,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见闻、探究知识,加深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学生对集体生活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学生一旦走出校园,便被眼前的风光吸引,或者挣脱束缚以后忘记了旅行任务,只关注眼前所见,只记得眼前的新鲜。在讨论和总结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写什么,所说所写只是些空洞的套话,收获甚微。如此看来,活动中学生只注重旅行,忽略了研学。
  四、校本资源整合缺乏条理性
  因为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本校本教材资源庞杂,加之教材编写者不愿有所舍弃,搜集整理的素材就显得冗杂。审视本校本教材的编写,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成熟的操作方式和范例,囿于编者和执教者的能力水平,教材在系统性和条理性方面做得很不好。文化分类只是个粗略范畴,甚至很多种类相互包容,没有明确的界限,编者在做整理工作时头绪繁复,归纳就很粗疏,导致不同章节之间知识点不明朗或者重复。执教者在解读教材时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施教,导致教材缺陷放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本校本课程实施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调整课程实施思路,提高学生认识
  对于一个喜欢文化的成人,每一个文化细节都是有趣的;但是单纯的学生不把他们当作知识来看待。本校本课程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强,也就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知识、在实践中长见识、在体验中悟生活、在探究中增情感。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认识,课程将着重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的搜集整理,将注重学生走出校園亲近自然,开展研学旅行与自主发掘活动;注重学生自主展示和积极参与,加强活动课程模式。
  二、调整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本课程内容包括先民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屯垦文化、治沙文化以及红崖山文化、苏武山文化、民俗文化等。涉及内容过于庞杂,就显得琐碎,学起来就觉得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就是自然的。因此,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口味,,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既要有亲和力又要有知识性。遥远的先民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屯垦文化要设计得简要自然,治沙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设计要精细亲切,红崖山文化、苏武山文化要设计得精美大气,从内容上感染学生。然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展示课程内容,从形式上吸引学生注意。
  三、强化研学旅行目标意识,提高研学实效
  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该项活动对参与者的要求极高: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的意识、积极思考的意识、自我探究的能力、自我感悟的能力以及书本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因此活动前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异常重要,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我要干什么、我在干什么、我干了什么,及时积累反馈,使体验、收获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整理课程资源,使之系统化
  资源丰富,面面俱到不利于课程实施。因此我们实施本课程就要选择那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衡量其内涵归属,慎重地进行分类,使每个知识模块各不牵涉,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内容编排做到舍繁就简,以学生的活动为根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繁复的工作,需要所有参与者通力合作,方能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