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59 | 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跨界视域下,高职专业教师通过校际合作,校内跨专业、跨学科联合,依托高职专业教师联合工作室,搭建形成信息化课程项目中的多专业、多学科的融合知识点。在大学生“双创”比赛、大学生科研课题以及企业项目制作中构建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职人才。
  【关键词】跨界  高职  联合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高职院校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应用研究”(XJ2020JG001);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校企德育互融在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实践与研究”(2018SJSZ24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85-03
  “惟创新者胜、善跨界者赢”[1]。跨界研究是创新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第四次工业化革命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大学需要培养更多、更全面的创新型人才[2]。信息化时代下,唯有创新发展才能让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找到就业、创业新渠道。因此,在高职在校培养阶段,需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让高职学生获得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内容。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需要专业教师具有跨界视域。当下社会任何知识技能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点内容和技能要求,需要融合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跨界”思维不仅包含本学科知识点融合还包括跨学科知识点延伸。高职院校授课过程中,“专业融合”不是新型研究内容,很多专业会适应当下社会需要,延伸专业课程内容,通过相关其他专业的知识点内容,让本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要求,为未来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但是传统的课堂授课、课程安排等诸多条件限制,导致“专业融合”时效性差,更新不及时,针对性不明显等诸多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多数学生在本专业外掌握更多与未来相关职业技能拓展,但是无法做到精准、快速、有效。因此,就需要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通过跨界视域找到更加适应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才能在未来的第四次工业化革命中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年轻一代工作者。专业与专业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知识点的寻找与提炼,是高职院校跨界视域下的培养模式的基石。本文通过跨界视域下的培养模式具体实践,高职院校课程平台、联合工作室和校际间跨空间、跨时间联合培养的具体做法,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做出参考案例。
  一、高职教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的转变
  首先,高职教师工作室可以让教学资源面向项目化、个性化,易于产出成果。因此,高职院校大力建设教师工作室,对各类教师工作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设备,同时也的确产生了众多的项目与成果,以及培养出众多品学兼优的学子们。比较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室教学方式更能发挥出教师的专业优势能力及个性化的学生辅导。而如何让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专业,从教师工作室出发,不光需要对学生的本专业知识进行培养,还需要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和专业渠道,多角度的、多方向的融合其他门类知识点。教师工作室在发挥高职专业教师专业特长的情况下,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但是其弱势是在于学生自主创新性不够,导致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教师工作室的优势,同时更好地发挥出高职院校优秀且成果众多的教师工作室的优势,就要在优秀教师工作室的组织与带动下,通过跨界视域,重新审视教师工作室项目建设,打破从企业—教师—学生的层级项目任务,通过企业—学生—教师—学生—企业的多元混合式的项目寻找,让学生在提问(企业)—研究发现(学生)—寻找知识点技能(教师)—提出建议(教师、企业)一解决问題(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的组建与壮大,也正是基于多元混合辅导带来的巨大的时效性和成效性。但是跨专业、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基于企业真实需要项目上,打破以往由教师辅导“必定成功”前提,通过发散性思维,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型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在“行”和“不行”之间,找到还有“行不行”的其他处理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师工作室的学生创新思维,跨专业、跨学科寻找对于目标解决有利的各种专业、学科的处理方式。改变教师主导地位,突破学生“不行”的固有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天马行空”,最后教师再指导性地落实到严谨性规范上。通过只讲知识点内容,不讲预判,让学生在“失败”中学会“成功”。
  其次,高职院校建立教师联合工作室,在非同专业、同学科教师之间进行专业交流,项目问题解决探讨,有助于教师之间科研能力的增长。相比较本系本专业的教研室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信息化程度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了。因此,,以学院教师工作室之间的融合合作,通过具体科研项目、指导学生项目等,在其联合工作室之间进行专业间、学科间交流,必定会产生出新的火花、新的思路。有助于教师团队成长,在有限的空间及时间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们在学院内部形成自我学习完善,共同在项目化运作过程中学习其他优势专业、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内容。提升教师本身创新意识的同时,加快成果转化和项目内容的完善。
  最后,教师工作室之间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研究能够对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优势互补的作用。从教学层面上看,教师之间联合辅导学生,有助于高职学生多专业、多学科进行知识点科普、知识点融合。对学生创新、创业都有巨大的辅导优势。近年来,无论是高职教师的精品研究成果还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代表性成果、比较有特色项目等都能找到“跨界”研究,联合指导的痕迹。因此,研究专业与专业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知识点,找到能够更好的、多角度、多渠道的解决问题办法,不仅对学生,也对教师有巨大帮助。因此,高职院校跨专业、跨学科之间的联合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建立综合信息化知识点项目平台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研究。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