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775 | 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的定义过于狭窄,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其他知识的引入,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思维很有局限性,学习内容十分枯燥。而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关于地域、地名、人文以及自然景象等方面的文章描述。拓宽语文教學的范围,广泛挖掘出这些文章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以探索与感悟的态度进行学习,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新鲜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地理知识  语文课堂  提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75-02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了人文与自然的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对生活中各方面的知识与现象进行广泛了解,才能够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自然类课文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地体现出自然的特点,而是依然让学生分析文本,总结段落,积累字词。对于真正的自然面貌和自然界的魅力不能让学生有深入的感受,降低了自然类文本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因此,扩大地理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下面,笔者就从地名解析、地图阅读、地理现象分析、地理知识运用、实践感受等方面谈一谈如何利用地理知识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升。
  一、地名解析,丰富文化常识
  地大物博是我国的主要特点。自古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调整,很多地方的名称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中蕴含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地理类文本了解各个地区的名称在古今的差异变化,能够感受到历史变迁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丰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地名知识进行拓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地名对作品进行深刻理解。阅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学生会发现扬州以及题目中的广陵都是自己很陌生的地名,在理解上会有很多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李白送孟浩然要去哪里呢?为什么诗歌中会描写出如此丰富的场景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解古代的九州概念,学生能够知道扬州在今天的江苏省。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题目中的“之广陵”和诗句中的“下扬州”,学生就能理解广陵是扬州境内的一个地方。并且结合江苏的气候特点,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烟花三月”这样繁花盛开,绿柳如烟的景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中国地图寻找孟浩然前往广陵的路线。学生可以用笔在地图上进行勾画,一方面可以生动感受诗歌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发现孟浩然经过了长江三峡这些地区,因而诗歌中会对长江有所描写。通过这样的对地名进行讲解,学生一方面能够根据地区的特点对诗歌进行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将诗歌中的古代地名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古诗内容的真实性,获得丰富生动的阅读感受。
  二、地图阅读,认识地理风貌
  在个别地区,存在着非常独特的景象。深入探究这些地区的地理特点,学生一方面能够丰富自身的地理知识,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另一方面能够学习到作者在描写复杂的自然环境时采用的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地图解读的习惯,在阅读时能够将地图语言与文本语言相互结合与转换,生动感受作者探索自然事物的过程,,从而借助地图语言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地图册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做深刻了解。教师首先可以找来中国地图问学生:“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地图的哪里?”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回答:“青藏高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地图上标注的东西部颜色的差异上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处于高原之上的神秘。教师可以再找出青藏高原的局部地图,学生观察地图中的海拔线和植被分布图能够对“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达6009米”、“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等描述有生动的体会。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地图,我们能不能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获得如此全面的了解?”学生能够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情况下的探索很难得出结论。只有借助地图才能够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全部信息进行汇总。从而能够将地图作为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同时,学生还能够从地图复杂的标注上体会作者在写作中使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客观性,培养自身的理性思维。
  三、现象分析,了解科学原理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的自然现象已经被破译。学生在阅读自然文本时一方面需要感受自然景象的美好,另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象中的科学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对自然文本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之后再陈述一定的科学道理,给予学生思路。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潮水运动的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作者从时间角度描写了潮水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的不同景象,会认为课文没有太多的难度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潮水是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左右到来而不是其他时间,潮水的运动原理是什么呢?”学会在好奇地思考时教师可以讲解“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地球上月亮对着的一侧因为受到月球的引力, 所以水会涌起, 背着月亮的一侧因为月球对它向地心的引力最小, 所以水也会涌起。”通过对潮水形成原理的讲解,学生就能从课堂中满足自我的好奇心,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了。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的潮水是白色的?而我们日常见到的湖水很多时候是绿色的,大海是蓝色的?”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光的反射原理,让学生知道在河水中,由于河水的深度浅,不足以吸收掉绿光,而海水的深度深,可以吸收绿光而反射蓝光,所以它们的颜色不同。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具备探索自然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自身的理性思考能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