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565 | 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所以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逆境的情况,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高职院校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05-02
  1.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1.1自我评价失准
  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处于青年和成年之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等较为特殊的地位,人格再构和多重价值观等心理特点,他们在就业的过程当中,容易忽略自身的能力及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导致其失去了精确的就业价值判断,理想中就业的范围远远大于实际范围,这使得学生产生了盲目自大的心理。具体表现为:就业期望过高,并将待遇厚薄、城市大小、交通便利程度及住房宽敞性等方面作为更加优先的选择指标与选择标准,而不愿意去中小型城市与基层单位工作,也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并不自信,面对工作机会的时候没有及时抓住,而是在对自身能力怀疑、想应聘工作又不敢应聘的矛盾心理当中丧失机会。此外,其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往往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而无法得到工作机会。通常来说,这部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并不高,同时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也比较弱,在面对就业的时候甚至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不愿主动地与其他人竞争就业岗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化程度都不断增强,,这使得很多学生有机会到国际社会当中进行就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面对新的就业环境会产生种种顾虑,在与境外单位接洽的时候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和文化差异也是他们自我评价失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他们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
  1.2具有焦虑、悲观、挫折心理
  自我效能感是指社会公众在进行某一种行为操作前进行自我把握和产生正确自我感受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主观评估,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对人们行为的动机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限制与制约,高职生在择业时经常会出现自我效能低下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第一,焦虑心理。焦虑是指就业时所出现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紧张、不安等情绪,这种情绪会相应的引起行为上和生理上的变化,从而导致其出现生理上的反应。第二,悲观心理。悲观是指就业过程中出现无所适从、忧心忡忡的情况,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求职失败或者其他挫折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第三,挫折心理。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不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被用人单位拒绝后容易出现挫败感、失望、愤怒、苦闷等不良情绪体验。而这些情绪的出现,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心理、情绪以及行为上的影响,使得他们容易错过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3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如今的就业环境中,因为受到就业趋势、社会舆论宣传以及其他同学的影响,而出现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情况。随着当今社会对精英的大力宣传,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容易忽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从而形成从众心理的价值属性,进而导致自身无法形成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而是盲目地跟随其他人的意见,严重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除了从众心理之外,盲目攀比的现象会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人身上,从而对自身的认知进行了错判,导致其在就业时出现更多的挫折。
  2.高职学生出现心理困境的原因
  2.1对社会职业环境缺乏了解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认知主要是通过对自我的持续观察、对外界的感觉、与他人进行对比之后的分析和评价等过程来实现的。由于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比较短,他们的观察、感知以及评价能力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具有较强的过渡性特征,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成熟度比较有限,处于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盲目与自觉等多种类型的矛盾中,所以无法充分地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再加上学生对校园外的事件缺乏了解,导致他们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个体缺陷。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2受到社会舆论及家长的影响
  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主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英人才,這些精英人才主要去往发达城市就业,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已经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必须更多地选择去中小型城市中就业。而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学生的家长仍然以精英的眼光来定义他们,希望他们去大城市找到更加体面的工作,对于当前的社会分工存在较大的错误理解,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承担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2.3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社会组织、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为高职学生所提供的帮助,这种帮助不仅包括制度上和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对高职生而言,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也是属于一种应激性的事件,需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与支持。但现阶段社会对高职生就业的扶持力度较小。而从目前来看,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寄宿在学校的,只有节假日的时候会回家,这使得他们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较少,获得帮助的机会也比较少。其次,高职院校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对于学生的健康问题和心理指导都缺乏一定的关注甚至完全忽视,更别谈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心理指导了。第三,学生之间因为存在独立性和防御性等原因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交流,反而会存在更多的竞争和攀比。第四,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因为能力水平有限常常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并未设置专业的心理部门,没有根据面临就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和遇到就业挫折时常常会感到无助,从而增加更多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正常就业。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