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2021-01-27 | 所属栏目:我刊投稿论文 | 阅读次数: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意义和它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状,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化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意义  现状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32-02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在我们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起步较晚,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力度影响。同时,它的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它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1.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伟大号召,这也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一直在践行着的铁律和教育目标。美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这也强调了教育是为了未来而服务的特征。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哥顿·布朗则进一步指出,教师要做一名预言家,其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要为学生想象不到的未来而做准备。
  2.现代信息技术能助力于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之一,而在今天的历史背景下,想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技术应用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相关学习理论来看,中学阶段是个体学习能力和记忆的巅峰期,在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降低对于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性,同时,其学习独立性逐渐增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可借助信息技术获得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在解决问题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3.这也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校园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师生也不是隐士,而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在今天的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变成了当前中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活道路上,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关键辅助工具和助力之一。
  鉴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趁早对于中学生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和应用,不应该仅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情,更应该是各学科教师共同的使命和责任。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当前的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或融合现状并不乐观。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信息技术应用尚未真正走出学科藩篱
  毋庸置疑,在中学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秉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和目标,要求学生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和契机,实现基于知识和课堂的自主学习。然而,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至少在当前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实在有限,从教师的“教”来看,除了信息技术学科外,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仅限于展示搜索结果或者播放课件;从学生的“学”方面来看,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才能通过练习来实践信息技术知识,而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参与率几乎为零。总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尚未打破学科藩篱。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倾向于形式化
  除了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本身以外,在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倾向于形式化。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他们往往将在课堂上播放课件或视频等同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又有相当部分教师连课件都不是自己做的,而是从网络上直接下载后使用,形式主义严重。
  3.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把握不准
  从理论上来说,在除了信息技术课堂本身以外的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更多应该充当的是辅助工具的角色,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科知识本身是“主”,是“本”,信息技术是“辅”,是“末”;而在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存在本末倒置问题。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鉴于以上理由和现状,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在不断加强,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对于中学课堂教学的助力作用尚未得到更好的发挥,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现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简单说明。
  1.教师方面
  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发挥“脚手架”功能,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助力和引导者。而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至少得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成为教师变得更加强大,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强大助力。
  首先,各学科教师一定要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教师是专业技术岗位,我们的专业性一定要通过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体现出来。凡是问“度娘”的时代已经过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为时代所淘汰。教师一定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的重要工具和助力。而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就能够助力我们课堂教学,体现我们作为教师的专业性。
  其次,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非知識或方法论层面的简单对接,应该是有机整合,甚至是融合。这需要认知层面的修正,更应该从实践层面进行反思和总结。如在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PPT简单地展示几张图片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反,基于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基于学科知识本身和学生学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出一套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有深度、有广度,重难点适宜,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课件成为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积极助力,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