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606 | 阅读:

  【摘要】服装表演是现代化商业发展中衍生的时尚艺术学科,其艺术语言,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很强的言说效应与市场价值,其艺术表达方式也深受年轻人群的喜爱。在服装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中,贯穿非遗文化的研究实践课题,将传统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的时尚模特行业进行碰撞,赋予“旧文化”新的视觉表达,实现跨学科的创新,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推广,是贴近时代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旧文化新载体  艺术思政  网红效应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人才类项目“关于以模特表演艺术诠释广东非遗文化的跨学科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WQNCX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100-02
  在经济文化都飞速发展的当下,与国际接轨的时尚潮流文化,明星、网红这些职业在年轻一代中已然成为最受追捧的对象,在这种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年轻人对“娱乐化”的概念和追求。与现代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文化,虽然近年来在习总书记“竖立文化自信”的号召下,逐渐呈现燎“星火”之势,但距“燎原”仍有差距。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的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因此,如何让年轻人走进“传统”,让“传统”年轻化,,是社会和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需要重点研究的命题。这个命题,一方面需要更为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会,另一方面则需要更为宽阔的视野和创新。
  一、传统非遗在当代的艺术融合与呈现
  (一)“非遗”电视综艺化传播之下的当代思考
  电视、电影的出现,为信息的传播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中国第一部以京剧文化为原型的电影《定军山》开始,非遗文化走出了地理区域的限制,活跃在了大众的屏幕之上。而后,《黄土地》中的安塞腰鼓,《活着》中的皮影戏,以及近年来深受好评的电影《百鸟朝凤》中的唢呐,《叶问》中的咏春,都是从非遗文化中汲取营养,运用到电影艺术的创作中。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纪录片及综艺节目,比如北京卫视的《传承者》栏目,在该节目中,由著名演员陈道明、范明等人组成的嘉宾团,与年轻人组成的青年团,共同构成了新老两代评审团,对非遗传承者所带来的非遗艺术进行评选,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有关 “山西稷山高台花鼓”的表演,青年团认为传承的表演过于守旧,缺乏创新,嘉宾团则认为文化的接力应当就传承而论传承,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的区别也在于此。一番“观点交锋”占据了几天的微博热门话题,引起了人们对于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青年团的质疑其实并非全无道理可言,它从一个层面上刚好也反应了当下年轻人的现状与思想。时尚文化、潮流文化的充斥,年轻人缺乏有效的渠道去了解非遗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遗,仅靠传统的师徒相传是缺乏时代性的,需要一些创新来吸引眼球,让它能更快更广泛地融入现代的文化生活中。当下,在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创作领域,舞蹈、戏剧创作领域,文创产品领域,都常见有关非遗内容的呈现,非遗开始越来越常态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这种文化的渗透将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二)网红平台下“非遗”文化的创新推广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与人的距离缩短,让信息的传递更为快速、便捷,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商业化的娱乐文化充斥着整个网络,微博、小红书、抖音都成为了“网红”的孕育宝地,这些网红明星虽然有着众多的粉丝群,有着一呼百应的实力,但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高低不齐,因此并不见的都具备“良性”的价值观导向。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新兴的一门高校学科,也是现代化商业发展中衍生的时尚艺术学科,其艺术语言,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很强的言说效应与市场价值,其艺术表达方式也深受年轻人群的喜爱。在学科教育中,贯穿非遗文化的研究实践课题,以“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导向,以网络为平台,借鉴爱奇艺综艺节目《国风美少年》的成功经验,将传统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的时尚模特行业进行碰撞,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推广,是贴近时代的一次尝试。从非遗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文化特点与艺术价值中找寻契合点,发展可能性,结合模特的肢体语言、情感语言,以视频和平面作品的方式,赋予“旧文化”新的视觉表达,实现跨学科的创新,并通过网络媒介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二、“非遗进课堂”在表演专业(服装表演)的创新研究
  (一)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文化缺失现象
  服装设计行业蓬勃发展下对于模特的需求,衍生出了服装表演模特行业。当下,服装表演模特的表演区域除了T台,还经常会为服装、箱包、香水等设计品牌或时尚杂志拍摄视频或平面作品,用于商业的宣传运作。而服装表演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100多所高校的设立,也标志着社会对模特的要求,不再简单停留于其作为“展示道具”的用途,而是有了高学历、有文化、有修养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要求。
  高校的模特人才培养模式应区别于模特经纪公司,模特经纪是以商业需求为目的,进行模特的培养和包装推广的,而高校应更着重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模特表演专业却存在着重专业轻文化的现状。其原因,一是艺术类考生的低文化门槛,使得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就比较弱,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表演专业教师重点强调专业技巧,鼓励通过演出实践来积累经验和提升专业水平,相对来讲也给学生形成了文化不重要的思想误区。
  (二)华南农业大学“思政+艺术”课程建设下的服装表演“非遗进课堂”改革实践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大高校的思政课堂正在改变。在艺术院校的领域,于2017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提出了要立足美育,挖掘思政资源,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力军,是实现文化接力最有优势的一批年轻人,在大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是坚定中国特色道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方式。而表演专业大学生又是走在时代潮流尖端的人群,他们的专业是时尚的专业,他们能够从时尚的角度,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