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推动下,初中地理实际教学应该由以往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针对现如今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能力,实践教学中开展可行性措施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 自主学习 实施原则 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118-02
新课程教学改革,其理念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学生课堂地位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唤醒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了学生自我发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也让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在大力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若要实施有效的培养方法,就必须要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在实施时,才会有依据、有原则、有方向。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初中地理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还更加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对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也是一种促进与提高,是符合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是解决社会发展对人才迫切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
初中地理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生活中的高山、深林、天气等都是初中地理所探究的內容。它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都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学生只有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了问题,那么学生才会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这才是知识教育的最根本目的,这样的生活化教育,也会让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时,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探索中。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体现在卡尔·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一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并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研究。因此,首先,教师要在教学目标上重视知识,同时更要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法,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提升学生的自理、自律等能力,让学生躬身力行,以此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但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让多种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如图所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苏联维果斯基和瑞士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思想上更进一步的完善。这种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体验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可以让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它更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可以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还有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因此,这样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上的构建,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培养措施
地理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在初中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的热情,让初中的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与地理相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并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初中所学的基本地理知识和方法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地理问题。下文从“创设情境,驱动思考”、“课堂辩论,提升热情”、“探究过程,掌握方法”、“养成习惯,自主学习”四个方面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一)创设情境,驱动思考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针对性对学生提出问题,并辅以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探究的动力。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有生活化元素,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难度适宜,要具有递进关系。教师在课堂通过一串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大脑一直处在思考问题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此外,教师也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增加或降低问题难度,以此来保证课堂的活跃气氛,更为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但却不知道如何用地理知识解释的生活常识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认识地球”一课,教师提出问题:“二十四节气时,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如何?”、“春夏秋冬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都是学生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却并没有对此深入研究,教师借助课堂向学生提出,很容以让学生陷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当学生不能解决时,就会翻阅课本,尝试从课本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在学习小组内探讨交流。
(二)课堂辩论,提升热情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加主动,更富有热情。“积极与热情”会让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和大脑思维更为活跃,教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活跃”得更有方向、“活跃”得更有目的、“活跃”得更有效果。让学生多与同学讨论交流、搜集相关的辩论主题资料、并整理出对自己有利的论点论据。让精彩的课堂辩论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中国地域差异》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南、北方差异”为主题的辩论活动,班级划分成两部分,一组以“南方好”作为自己一方的辩题;一组以“北方好”作为自己一方的辩题。辩证时,学生都表现得相当活跃,各组都在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图片,数据、理论知识等作为各方代表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通过这次辩论活动,教师可以从中看出学生课前的认真准备,给予了全体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最后教师对此次辩论做出总结,无论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都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此外教师还在课堂中拓展了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南北差异导致的重大工程,激起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课堂,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更是让学生在资料查阅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