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2021-01-14 | 所属栏目:我刊投稿论文 | 阅读次数:

  【摘要】教育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指将正确生活感悟与思维结晶进行传递的过程,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孩子年级小,理解能力弱但模仿能力强,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以教师自身思维为主导,孩子的思维被动的被牵向其它方向,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未必是教师传授的,所以经常会出现学习效率低、教学质量差,孩子半天学不会的状况。而生活化教学强调教育即生活,教师从身边点滴小事入手,让孩子自行思考与探索的同时,形成深刻感悟,不仅有利于其掌握知识,更有助于其天性发挥。本文就对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  生活化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86-02
  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老先生早就提出过“生活教育”理念,对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优生优育思想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学到多种知识,赢在“起跑线”上,对幼教也是格外关注,幼儿园也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许多课程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他们的童年不应仅停留在一间教室上、几本书和几位老师上,他们应该有更多美好又深刻的回忆,而这种回忆是传统教学模式给不了的。因此,就需要幼师改变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与思考生活与教育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找准切入点让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幼教水平。
  一、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人们总会去思考“生活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答案,这是因为其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思维模式等有着诸多不同,但随着年纪不断增长,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却越来越多,我们的成长更是有目共睹,而这正是我们存在于世的最好证明,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财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生活更像是对认识、顺应、改变世界等行为过程的总称,而教育与被教育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生活充裕、精神需求不斷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幼师与家长过度关注孩子能学好什么,不论这些是不是他喜欢亦或者对他而言有无深刻感受,教育者们更想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把控,所以将精力放在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答案”上,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和自己思维中固有认知灌输给孩子,长此以往,多数情况下孩子只能成为模仿者以适应教育者的要求,影响独立人格形成。所以,不论是教育还是生活,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是能随心所欲发挥天性的,身为幼师要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找准生活与教育教学的平衡点,给其带来最为深刻与最值得回忆的学习体验。
  二、幼儿园教学生活的有效措施研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化教学与幼儿园教学活动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其都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真实感悟,而活动的内容是实践,实践本身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将生活化教学与教学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一)教学内容要紧贴生活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其更加倾向于具象思维,对抽象的概念性事物很难形成有效的认知,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有很多幼师是将自己搜集来的信息传授给孩子,而这些信息并不是孩子亲身体验得来,所以很难形成全面认知。由此就需要教师以幼儿为主体,站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角度去发掘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与机会,以直接引导与间接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发挥活动价值。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人和事,如叔叔阿姨捡起地上的塑料袋放入垃圾桶、清洁阿姨在认真清扫路面、爸爸妈妈开火做饭的动作、小卖铺中的买卖往来等,这些场景或过程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孩子通过回忆过程、思考细节、交流问题、还原过程的方式融入到活动之中,在回顾所见之时以生活情境作为出发点思考语言和动作背后的深意,并结合平日所学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记忆的宝贵性,形成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要与社区和家长一道,深入发掘当地有名、有趣的民间游戏,并将其改编为适合幼儿成长的活动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来,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其中融入合作、竞争的概念与内容,让幼儿在玩耍过程中意识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树立帮助他人、爱护集体的正确观念,改变计划生育下独生子女因娇生惯养所出现的一些毛病的同时,让其从小接触优秀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对文化认同感与家乡归属感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组织的生活化
  生活是什么,生活其实就是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是思维与行动相互作用交织的过程,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虽然能发挥语言艺术魅力让孩子们融入到课堂之中,但毕竟独特感悟的形成需要亲身经历,所以教师除了要用言语传播理论知识外,更要注重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沉浸式体验的机会,突破形式框架的束缚。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可以生活化内容为引,结合课程主题开展各类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享受采摘之乐等,任何一种在人类认知世界中的普通事物,站在不同角度分析有对、有错,有辩证就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而以生活常见元素为主体展开探究活动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选择。如秋天到了,孩子们在学校里吃橘子,幼师就可以将橘子作为探究对象,组织“看橘子”、“摸橘子”、“品橘子”等活动,让孩子去学习与感知橘子的特点,在其对橘子有一定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来用橘子皮制作美术作品,有的小朋友创作出一个小太阳、有的小朋友创作出一双正在托举的小手、有的小朋友创作出一条帆船,这些都是其借助橘子皮的颜色、曲面、易分割等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后发挥聪明才智所想出的独特使用方法,是对生活元素的具体运用,是发挥天性、展示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橘子这一常见、常吃的事物有了全新认知,这对其探究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提升有良多裨益。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