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心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稳定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时期。然而,在广大农村小学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建设相对薄弱。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导致学习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以更好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 学习心理 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22-02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现状研究
随着中小学生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危机日益突出,甚至引发生命安全问题。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学校也将心理课程放到校园建设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中,学生由于学习问题导致的心理危机更加频繁、更加严重。
(一)表达能力不足
在学习生活中,农村学生对于自己观念的表达,很难用语言把它讲述得清楚明确,常常出现词句短缺、语句重复、结巴磕绊、语义混乱等现象。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农村学生普遍习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导致普通话水平以及书面语水平相对落后,也就容易造成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二)承受能力不足
农村学生是比较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群体之一,他们通常自信不足、敏感自卑、心理脆弱、胆小孤僻。在习惯养成中,常常出现弯腰驼背、畏手畏脚、不敢直视等行为。在遇到挫折时,许多学生经常感到失望沮丧、自我封闭,部分学生甚至容易采取极端行为来解决问题,严重危害生命安全。
(三)思维能力不足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比较闭塞,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狭窄,导致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刻板单一,常常缺乏思维的发散性、灵动性、创新性、研究性。对于知识,他们没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手把手教学。
二、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小学阶段是孩子处在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容易引发严重心理危机。
(一)心理教育意识淡薄
心理教育在国外比较盛行,但在国内的研究并不深入,还只停留在理论综述层面。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对于心理知识缺乏了解,教育意识更加淡薄,甚至没有心理教育的概念。另外,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仍旧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孩子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熟视无睹,焦虑、沮丧、恐惧等心理现象在家长们眼中常常被误认为是孩子抗压能力差、意志力欠缺的表现。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我国的心理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很多农村学校而言,心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的心理教师更是嚴重缺乏。因此,学校的心理课程常常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虽然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但是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时,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关的实践技能,通常采用以往的教育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学习心理障碍。
(三)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终生人格。在农村小学中,存在很多的留守儿童、随迁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对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而且不少学生家庭的租住环境较差,周围人员知识水平较低,文化程度较浅,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良行为习惯居多。孩子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埋下心理隐患,诱发心理危机。
三、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随着儿童升入小学,校园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阵地,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学习问题将会紧紧牵动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容易诱发学生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1.重视日常心理辅导工作
班级,是每个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久熏幽兰人自香”的强化效应。而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应当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创建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1.开足上齐班级心理课程。在农村小学中,心理辅导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紧缺,心理课程常由班主任兼任。然而,大多数班主任都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以及辅导技能,对于心理辅导的相关流程不甚了解,容易把心理辅导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导致这门课程失去意义、失去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尽力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足上齐心理健康课程,每周至少安排一到两节心理课程,教授学生心理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学习心理障碍,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2.辅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有些学生外向乐观,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胆小内向,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常常憋在心里,不敢跟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学习心理问题。心理日记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有效方式,通过日记的形式鼓励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只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获得学生心理上的信赖。对于学生的心理日记,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
3.培养学生受挫抗压能力。学习一旦受挫,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变得无所适从,心里紧张不安,从而增加学习负担。从长远角度看,挫折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力,完善健全的人格。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学习障碍,让学生经历失败的痛苦,尝到挫折的滋味。此时,抓住机会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丢下心理包袱,鼓起勇气走出困境。让学生明白,挫折会让人感到消沉、抑郁、焦虑……但是不能沉陷于此,要冷静下来,勇敢面对,才能获得新的人生。
-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营养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浅谈农村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