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43 | 阅读:

  【摘要】由于生活阅历的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印象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对知识感观的重要因素。相较于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音乐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是较有趣味性,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也会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的质量与效率也相对较高。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发挥学科优势,以兴趣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探讨音乐课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117-02
  小学音乐是主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并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高质量的音乐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个人艺术情感[1]。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多种类型的先进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此开展高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并配合其他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传统,只是照著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教材上有什么歌,教师就教学生唱什么。教师既没有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元素。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再加上教学手段落后,课堂趣味性、生动性都很缺乏,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跳出来,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但对于很多音乐教师来说,依然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依然把握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单一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感到音乐课程就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了兴趣。
  (三)音乐教学定位偏差
  小学音乐课程虽然不像数学、语文学科一样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但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内心压力的缓解以及创造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对于音乐教学本身定位不准,教学中忽略音乐本身,只是进行反复的唱歌练习,既忽略学生乐感的培养,也不注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让音乐教育硬生生变成了唱歌课。
  二、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情景
  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是小学生的特征,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音乐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般也不会有严格、即时的评价方式,这些特性能够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但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课堂与教师的敬畏,在一定时间后将大部分的注意力从音乐教学中转移。为了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吸引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吸引在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要点是通过《滚核桃》的欣赏以及敲击鼓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鼓乐的魅力,并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小鼓进行伴奏以及创编简单的节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讨论交流活动、展示活动等内容设置在这些教学要点中。教师还需结合这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景,并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完成这些要点的教学[2]。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展示黄土高原居民晾晒核桃的图片,播放《滚核桃》,教师还需辅以讲解。通过这样的步骤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随后教师提问学生所听到的乐器。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知道的鼓的种类,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知识更加丰富。在情景后,教师再开展敲击鼓的教学、小组竞赛表演等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
  (二)进行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的成长,小学生会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征。教师在音乐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生理特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众多教学方式中,游戏教学是与学生好动特征相吻合的教学方式,将音乐教学活动与游戏教学方式结合,能够使音乐教学兼具音乐魅力和游戏魅力,在为学生提供多重乐趣的同时满足学生与他人以及环境的互动需求。在设计音乐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遵守科学性、安全性、教学性原则,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凤阳花鼓》为例,在完成音乐欣赏和部分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击鼓传花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两首《凤阳花鼓》的曲调都有了解后,为学生提供小鼓,然后开展游戏活动,首先教师扮演为鼓手,选择教学内容的两小段节奏敲击,选出学生鼓手。然后开始游戏,选出两位学生,让两位学生分别作为歌手和鼓手,进行《凤阳花鼓》表演。这个音乐游戏的侧重点并不在于教学知识,而是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虽然游戏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主要目的依旧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三)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习动力
  攀比是一种恶习,会使人疯狂而盲目,但良性的竞争则能够作为学习的“兴奋剂”,为音乐教学增添浓厚的竞争氛围,并增强小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良性的竞争活动是符合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好胜心。在设计音乐竞赛活动时,教师依旧需要遵守科学性、趣味性、教学性等原则,设置公平的竞赛规则和有趣的奖惩制度,使竞赛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教师还需要重视活动中的评价,通过规则和教师的引导,确保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都是正面的,以免学生在活动中受挫后因为言语而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