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868 | 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时期,能否正确地引导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乐于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并进而掌握数学思维模式是这一时期数学教学的核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发展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出发,拓宽自身数学的学习渠道与内容。同时,教师要用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来教授学生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素养,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素养  方法策略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66-02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起点与重点。小学数学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了关键。数学知识作为理科思维的基础,具有非常强的认知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定量思维。即正确就是正确,错误就是错误,在幼儿时期的认知中,具有简化问题的作用,因此幼儿的潜意识里面是喜欢学习数学的。但是由于数学的直观性与可理解性对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小学教师如何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可理解的学习到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一方面,要想提高直观性,小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物案例,通过实际存在的物体替代课本上抽象的物体,使学生手能够触摸、眼能够看到、大脑能够完整的成像,这样使课本上不直观的计算,转变成了具体的计算,在学习上这种方式能够更快地让学生接受,并且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要想提升可理解性,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区分锻炼,通过把课本中的语句快速地读出来,让学生进行复述,转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进一步的,让学生用更简洁的话语把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复述,最终达到快速地理解语句,快速地把课本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理解的行为。
  为了能够实现知识的直观性与可理解性,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素养,但是在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顾着向学生教授数学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失去兴致,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笔者就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共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决定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只有自学才能够深入地学习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并且自学才能够实现主动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转化率”与“转產率”更高。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的学习过程,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素养的养成。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决定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教师是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因素进行工作。
  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数学课堂中的主体,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感”,并在群体中或团队中实现螺旋式的“攀比”上升,实现班集体整体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并适当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认可并“崇拜”所学习的知识,最终达到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学习态度。
  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为一门实用型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素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使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体会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三角形的稳固性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据此在生活中做一个应用型实验,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譬如:教师就可以用木板,做一个平面的四边形,拉着相对的两个角,四边形就会变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若是想要稳固这个四边形该怎么做?根据三角形的稳固性特点,就有学生会发现,将相邻的两边再固定一根木条,组成一个三角形,四边形就稳定了。
  三、通过有效设置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知识的输入,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输入大量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真正实战的时候,往往会无从下手,为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疑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果一个人有了对问题质疑的思维,就说明他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样他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提出的悬疑问题也并不意味着是脱离生活的问题,而是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好是与学生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比如,“饭团问题”“公交车问题”“自行车问题”“水杯问题”等等,一方面使学生感觉问题很亲切、很真实、可把握,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提出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数学教学成效提供保障,,为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提供了条件。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