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49 |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115-02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随着教育深入推进,对小学生中高年级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更加重视。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技能不同,其价值是数学素养本质、教学整体目标与课程设计理念、数学本质等方面的重要体现,主要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能力与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职责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质教育素材,不断满足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改革的教学要求。
  一、强化学习体验
  1.情感体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营造生活化情境,更利于學生情感体验。首先将数学抽象问题生活化,尤其是拓展性数学问题,能够带动学生思维与情感自然过渡,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与掌握。其次抓住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符合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展开研究,如在《百分数应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百分率,可利用种子发芽率、菜籽出油率、小麦的出粉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投球命中率、产品的合格率……等生活化许多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研究。最后运用生活化语言吸引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但提问语言应当与数学内容相关,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最大程度帮助学生理解与引导学生获取新知。尤其是通俗趣味性语言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热情。
  2.思维体验
  学生思维混乱,导致数学知识理解片面且印象不深刻,无法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可利用线段或数形结合等形象化方式拓展思维,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抽象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概念印象更加深刻,数学思维更加完善。如在《扇形》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通过对圆形颜色变化与标注方式,或是利用折扇演示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知识,尤其是在学习扇环面积求解知识时,可通过巩固圆环面积知识的方式,逐步向求解扇环面积求解方法过渡迁移,促使学生思维活化,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丰富思维体验。
  3.过程体验
  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动手从有表皮的长方体上“撕扯”下表皮,表皮当然没有弹性,接着计算出表皮的面积,它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从特殊到一般,再总结出公式。从过程中学生体验出表面积的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物体的表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统计体验
  比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 我们可以用写“正”字的方法作分类统计。如请同学们统计一下早上7:00-9:00经过校门口的货车、大客车、小轿车、电动车的数量,,看到什么车就在对应的车栏里写一笔。这就是传统的写“正”字统计法,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一人一种车辆。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才能发现“校门口车辆拥挤问题”的本质是接送学生的车辆太多,才能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5.扩大“体验”的空间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问题。能运用的知识才是真正需要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尽量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数学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物与景、事与人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教师可以设计“我是小当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了解家里一个月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分类整理,如食品类、家具类、学习用品类、水电类等支出,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个月共需要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年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哪些开支是可以缩减或不必要的?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4000元左右的电脑,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教师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强化意识
  1.数学意识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我举一个例子,假如学生会计算“27÷3”,说明学生具有除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解“有27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桃子?”,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而在体育课上,27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3根长绳,这时体育委员能想到“27÷3”这个算式,把同学们分成三组活动,用数学的视角去分析,这就说明体育委员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数学意识是学生主动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角度,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以及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数学意识培养应当立足数学微视角,在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下养成。例如在《圆柱表面积》的教学中,让学生围绕圆柱体模型,观察身边圆柱形事物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接近圆柱形物体与圆柱体间的差异,从而充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概念。学生初步感知圆柱后,利用长方形纸片帮助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通过高矮圆柱体比较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柱高等于侧面展开图中长方形的宽。以展开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底面周长与展开图中长方形的长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从而逐步增强从现实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在《圆柱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依靠“圆柱体体积”专用模型,通过数学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把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n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沿着半径和母线切开,形成n个楔形,再把楔形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分得份数n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通过分割、拼凑,观察、触摸,让学生感性理解到从圆柱体变化到长方体,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没有变化。从而利用已经学的长方体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长方体的体积。从生活物体到数学模型,从生活化问题转化到数学模型,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很容易观察出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数量之间的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进而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