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565 | 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这门课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视觉和知觉,使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是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最佳的学科之一。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了解到美术的重要性。为了使这门课程发挥出最佳的育人效果,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渗透和使用,通过二者的科学融合,来充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美术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111-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使我国的现代教育化步伐迈得更稳健,使教育强国不再是梦,而是成为现实。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推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对教育信息化1.0行动计划的升级,该计划的提出,不仅代表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还成为了创新培育、驱动发展的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采用和对网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共建,可以使优质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流动,推动教育公平,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其他地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全面、科学、有效融合,可以使静态、抽象的知识得以动态、形象化的展现,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来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其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推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使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一、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为大部分教师所采用,这种一言堂的模式,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还会对学生的低落、反感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通过渗透信息技术,来解决美术课程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并通过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学习资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本节课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还能使他们的预习方法更对路,更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于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先自己或跟同学讨论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则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便无形之中完成了先学后教,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听课,效果良好。在听课时,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使用微课、PPT等手段,来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面临的问题。在此环节,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地给予其引导、启发和点拨,使他们的讨论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其真实的需要,还能使美术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乐园。
  二、豐富课堂资源,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以微课为手段,充分利用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来起到聚沙成塔的功效。教师在教学中,可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来展现一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美术作品或工艺品,通过对其立体化、形象化和动态化的展现,使他们能够更了解其内外构造,并通过对其细节的展现和放大,可以在聚焦学生目光的同时,来传递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他们进入到一个崭新、奇妙的微观世界,感受到作品传递出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感情,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来下载或制作微课视频。对视频时间要进行准确把握,一般控制在5-8分钟为宜,通过对时间的把握,来突出微课在聚焦问题方面的功效,达到解疑答惑的功效,与此同时,还能丰富美术课程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在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一课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他们在画年画的造型和构图方面存在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便通过微课来加以呈现,使他们对于法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微课中,我从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即宏观、微观和理的探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解惑。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对于法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如法的微观包括章法、线条等,法的作用是包含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的。在学习了这些相关知识之后,我又将学生画花鸟画所需使用的工具、画法等借助微课加以展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为其日后进行写生、临摹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不再是课堂的观望者,而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或是进行课堂反思时,都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让他们成为美术课堂的主角,成为良好美术学风和班风的缔造者、维护者。
  例如,我在教授“美术鉴赏”中国古代画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将信息技术渗透其中。之所以采用此方式,主要是源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如何转变这一现状,让中国画进入到学生爱学的内容中来是我当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我将学生最喜欢的一幅古代油画作品——徐悲鸿的代表作《八骏图》以视频的形式加以展现。在引导学生欣赏完该油画作品之后,我让他们将自己的鉴赏意见写下来,由我来进行整理逐条列在黑板上。在这些鉴赏意见中,有些学生提到了其他美术大家的美术作品,如唐寅《落霞孤鹜图》、展子虔的《游春图》等。学生提到这些美术作品,有些并不属于教学范畴,当看到这些陌生的作品名字时,有些学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此时,我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来提出了一系列尖刻的问题。问题一:“在中国古代,有些人认为有许多画家的作品与《八骏图》不相上下,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问题二:“你认为是哪位画家的哪幅作品与《八骏图》相比,更有价值?”问题三:“如果你是画评家,你会如何评价?”之后,我便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相关讨论,以此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在成果展现环节,学生的答案五彩纷呈,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对作品进行了点评和打分。如有的学生认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略胜一筹,有的学生则推荐的是顾恺之《洛神赋图》。对于学生的踊跃回答,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了学生推举最多的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来呈现当时的场景,给予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仔细地观察着画面的每个细节,分析其不同点,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和技巧来加以说明,阐明观念,说明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信息技术对于作品细节的呈现,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代中国画的魅力,还使他们能够领略其中蕴含的魅力和人文精神,让美术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