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2020-11-21 | 所属栏目:我刊投稿论文 | 阅读次数:

  【摘要】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要关心学生心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引路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因为不善于和同学交往,产生矛盾后准备用跳楼的消极方式解决问题。在大家的帮助和关爱下,他扫除心理障碍,回归班级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情绪  沟通  温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07-02
  纷繁复杂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过重的学习负担,激烈的竞争形势,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心理问题都呈现出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要迅速适应学校生活、完成繁重学习任务,处理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时,如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往往会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诱发心理疾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教师面对的学生既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要关心学生心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抗挫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引路人。
  有人说:“要想得到一年的收获,就种谷子;希望得到十年的收获,就去栽树;要想得到一生的收获,就去育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有少数学生会出现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需要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只有教师倾注心血的爱才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就遇到这么一件事,那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教学楼里,一阵嘈杂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一个孩子从二年级办公室里跑出来,突然爬上走廊栏杆准备跳楼,一只脚已经扒上栏杆,被正巧经过的老师一把抓住救了下来。然后,面色苍白的老师将孩子带到心理咨询室,我立即抱起孩子静静聆听小宸的故事。课间小宸和同学玩耍时发生拉扯现象,小宸情绪失控用衣服狂打围观同学后被请到办公室,安抚一个小时,情绪仍不能平复,不停抽泣,,双眼通红,表情痛苦,然后就出現这可怕的一幕。我没有责备孩子的行为,拉走小宸的手与他聊起他最喜爱的人和玩具。慢慢地小宸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谈起家里有四个月大的小弟弟,很可爱。自己很喜爱弟弟,等弟弟长大就将乐高玩具都送给他。可父母每天都很忙,没精力顾及弟弟,小宸感觉家长仅仅关爱自己,这样对弟弟不公平。如果自己死了,家长一定会喜爱弟弟了。我感觉很震惊,多么单纯的孩子呀!处处为弟弟着想,可弟弟长大想和哥哥玩怎么办呢?小宸陷入沉思胆怯地说没想到这些。我们交流许久,直到孩子情绪稳定被家长接走。
  一、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方面的问题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因此孩子受到种种影响,会产生自发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会学会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会学会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会学会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溺爱之中,他就学会跋扈。家庭的生活氛围以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和熏陶的方式,给孩子成长以巨大的影响,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小宸的生活圈都是成年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妈……在成人圈的交往中,孩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孩子个性存在较任性、固执的特点。当他进入小学集体后,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矛盾不能和平解决;也不善于解决,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发生冲突只能武力解决。长此以往,小宸就不会与同学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恐惧感。但是,小宸内心渴望与同学交往,玩耍。家长的过度保护和防范心理, 忽视对孩子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最终使小宸与同学间交往以一次次失败而告终。其结果小宸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失望,产生压抑感,出现暴力倾向。
  2.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作为社会中的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孩子在班级群体里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当孩子和同伴们和睦相处时,他能感受到接纳和友爱,从而愿意参与群体活动并自觉遵守群体的规范。交往为孩子提供观察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机会,这时孩子能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合作和妥协,这样就能得到同伴的喜爱和接受,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从而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或者被群体孤立,这种体验将导致自卑,影响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小宸在班级中几乎没有好朋友,他在情感上感到饥渴,与人沟通的能力又比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明明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却因异常行为遭到大家嘲笑与误解。而小宸用衣服狂打围观同学并不是个性强悍的表现,反而是因为内心脆弱,缺乏安全感,所以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