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07 | 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设立科学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多的了解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精神。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事物。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小学科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37-02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正适应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学习科学在于要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小學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在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也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当中,能够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小学科学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意义
  所谓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学会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本就是需要学生带着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的心理去学习,不能仅仅只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奥秘也只是浮于表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很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针对科学这门学科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正是为了改变以往教学方法自身存在的弊端,进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科学这门学科不单单只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本中总结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学会发现,在发现中了解科学蕴藏的奥秘。学会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各类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关注度,但基于此学生还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探究精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只是单纯地了解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想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少不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想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之间自行选用一种植物种子,进行培育种植,在培育种植期间,从开始播种、发芽、开花都需要小组人员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才能真学到了这个知识点。培育种植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在学生的相互分享下,学生之间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在我执教这课时,其中一个学生完成得特别好,她用矿泉水瓶种玉米种子,瓶内是纸巾,种子在瓶身和纸巾中间,因为水瓶是透明的这样可以完整看到整个种子的生长过程,等到足够大,她又进行移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很多新发现,我认为科学的精神在于探究,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究式学习科学才能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二)鼓励学生发现身边事物,感知身边生命科学
  科学的奥秘不仅仅在于探索地球、火星这些大的事物上,只要你细心发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学科学主要是以探索身边熟悉事物为主,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事物。例如在讲到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给学生讲解生命的含义以及奥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相应地了解不单单只是动物和人类才会有生命迹象,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生命。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们讲解生命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去发现不同的生命。我想这对于我们一直提倡的生命教育,我们的科学学科也可以做出不少贡献。例如教师可以规定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去发现身边事物,让他们观察身边哪些事物是存在生命的,并将自己认为是生命的事物记录在本子上,在上课时,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生命,在学生的讲解中,如果有不符合生命定义的,教师在指出学生的错误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描述正确的。在不同学生的分享中,学生之间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可以定义为生命的事物,学生不断发现身边事物具有生命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懂得爱惜他人生命,哪怕是一花一草。
  (三)教师课堂鼓励学生操作实践,探索科学奥秘
  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少不了要学会观察细小的微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自行观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这章节时,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准备好观察微小事物的仪器,例如显微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行在显微镜下观察微小的世界。毕竟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东西,几乎是平常学生肉眼看不出来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书本看到结论和现象,但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师讲完课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感兴趣的事物,拿到显微镜上观察。例如简单的树叶,平常学生可能只会看树叶主要的茎脉,但从显微镜下面学生可以观察到树叶包含一些微小的物质,,在学生带着疑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试着给学生普及一定的生物知识,树叶通过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树叶中包含细胞、细胞壁膜、细胞核等微小物质。在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实践观察下,可以发现一些新的事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能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细心观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四)留意生活现象、发现科学世界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